小麥收獲時節,熱浪襲人。站在麥田里,頭戴草帽、臉龐曬得黝黑的孔令讓,心里卻快樂得要飛出歌來——他們培育的“山農48”等抗赤霉病小麥新品種又獲好收成。
“農業科研人員要保護國家糧食安全,我理解的糧食安全有兩方面含義,一是量的安全,再就是品質的安全。我們找到這個基因,能抗赤霉病,分解嘔吐毒素,就是更好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報效祖國?!毙←溣N專家、山東農業大學教授孔令讓說。作為世界上首次找到小麥“癌癥”克星——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7,并培育國內首個攜帶該基因小麥品種的專家,孔令讓團隊將創制小麥抗赤霉病種質資源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中國人手中。
孔令讓介紹,小麥赤霉病是一種世界范圍內極具毀滅性且防治困難的真菌病害,有小麥“癌癥”之稱,嚴重時可減產逾50%。2000年,他們團隊經過篩選鑒定,在小麥的近緣植物長穗偃麥草中發現抗赤霉病基因。此后,又成功將抗赤霉病基因Fhb7轉移到栽培小麥品種中。
2020年,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這一重要學術突破。該成果入選兩院院士評選的2020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以及“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等。
碩果背后,是無數的心血和汗水。團隊重要成員王宏偉教授,對育種雜交工作的辛苦繁瑣體會頗深:“每年大田常規雜交要做一兩千個組合,一個組合要做4個穗子,每個穗子大約30枚小花,每朵小花里3枚花藥都要去雄,一枚一枚捏出來,你就能知道這個工作量有多大。為克隆抗赤霉病基因,僅2016年以來就分析4萬余株小麥實驗群體,完成至少30萬次DNA擴增實驗?!?/p>
孔令讓20世紀60年代出生在菏澤的一個農村,當時只有過年才能吃上白面饅頭、餃子。而讓農民過上“白面饃隨意吃”的生活,成了他年少時心中最樸素的夢想。1981年,他考入山東農學院(現山東農業大學)農學專業,因成績優異,畢業時成為那年全校唯一推免碩士生,跟隨著名植物遺傳育種學家丁巨波、尹承佾和李晴祺教授開始小麥遺傳育種研究,此后又到美國深造。
2008年孔令讓回國。“我在美國的研究很順利,8年間主持過多個他們農業部的課題,年薪也比較高,房子也買了。但當時總覺得,在美國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自己喜歡的事情。只有回到自己的國家,才有踏實的感覺,做啥都順心?!笨琢钭屨f。
近年,孔令讓團隊選育出200余份高抗赤霉病、白粉病或兼抗多種病害的高產、優質小麥育種材料,并提供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七大農作物育種”專項,成效顯著。團隊培育的“山農28”“山農38”“山農40”等多個小麥新品種通過國家或山東省審定,其中“山農28”連續多年被列為農業農村部和省級主導品種,近4年僅在山東就累計推廣3000余萬畝,成為山東第二、全國第四大推廣小麥品種,產生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孔教授團隊‘心有大我’的家國情懷、‘十年磨劍’的科研品質和‘集智攻關’的協同精神值得全??蒲泄ぷ髡邔W習?!鄙綎|農業大學黨委書記徐劍波這樣評價孔令讓和他的團隊。
2021年,孔令讓被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參加了全國“兩優一先”表彰大會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今年“五四”青年節前,孔令讓帶領的山東農業大學作物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小麥種質創新與利用團隊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代際傳承中,這支朝氣蓬勃的隊伍,既在進行小麥遺傳育種,也在培育青年心中科技報國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