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和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分別于3月4日和3月5日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學校廣大師生通過網絡、電視、微博、微信、學習強國客戶端等各類媒體,及時收聽收看大會實況。“兩會”在我校干部群眾、專家學者和青年學生中引發強烈反響,大家結合自身工作和學習情況,熱議政府工作報告和熱點話題,踴躍談感想、說體會,掀起了學習熱潮。
學校黨委書記徐劍波表示,政府工作報告全面系統地總結回顧了過去五年我國發展取得的成就,令人鼓舞,催人奮進。報告強調,要穩定糧食生產,推進鄉村振興,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讓我們深感使命在肩,責任重大。作為農業高校,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牢記“三個務必”,胸懷“國之大者”,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全面加強黨的領導,為推進高等教育創新作出積極貢獻。要以全面加快學科建設為牽引,落實學校第八次黨代會和“十四五”發展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奮力推進一流農業大學建設進程。要以小麥育種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為契機,進一步發揮學校教育、科技、人才等優勢,攻堅種子工程,扎實推進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服務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為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持續提供強有力的智力和科技支撐。
黨委副書記、校長冷暢儉表示,報告求真務實、催人奮進,作為農業大學的校長,深感重任在肩、使命光榮,唯有苦干、實干,才能不負黨和人民的重托。接下來,學校將堅持以一流農業大學建設為目標,以一流學科建設為統領,以產業研究院建設為抓手,全面推進教育教學、科技創新、師資建設等綜合改革力度,讓更多的科研成果在充滿希望的田野上落地轉化,形成學校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活力,不斷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提供堅實的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撐。堅持“四個面向”,聚焦鄉村振興、糧食安全等戰略,持續在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基礎研究上下功夫,著力解決農業“卡脖子”難題,不斷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以實際行動助力農業強國建設。
教務處處長謝勝利表示,作為黨的二十大后召開的第一次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強,更加強調了人才的重要作用。作為高等農業院校,做好本科人才培養工作意義重大。今后,我們將按照學校黨委的部署安排,進一步明確學校第八次黨代會、“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進一步聚焦培養質量提升,實施新時代高等教育育人質量工程,建設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持續提升一流本科人才培養質量,以優異的成績為學校推進一流農業大學建設貢獻不竭力量。
科教站園管理中心主任韓賓表示,報告中提出要穩定糧食生產和推進鄉村振興,加強高標準農田等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這對科教站園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中心將按照學校黨委第八次黨代會精神和學校十四五規劃部署,緊緊圍繞服務建設一流農業大學和爭創國家一流學科中心任務,統籌基地布局,整合科教資源,提升利用效能,進一步提升基地農業基礎條件,為助力學校打造區域農業人才科技高地,更好服務鄉村振興貢獻新的力量。
農學院院長孔令讓教授表示,今天認真收看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幕式盛況,對2022年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倍感振奮,對2023年經濟社會發展充滿期待。政府工作報告在高度評價過去五年農業生產發展取得成就的同時,進一步提出了“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等目標,作為一名農業高校教師、農業科技工作者,深感重任在肩、使命光榮,我將同團隊一起,始終聚焦農業生產一線問題,“推技術、提單產”,為實現國家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作出應有貢獻。
植保學院院長許永玉教授表示,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兩會”的勝利召開,不僅讓我們為不平凡的2022年所取得的成就倍感鼓舞,同時也讓我們對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2023年充滿期待。作為奮戰在教育和農業方面的一名工作者,我將和植物保護學院全體師生一起,在植保學科的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產業服務等方面進一步聚焦,為植物健康成長,實現重要糧油作物產量增加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撐,為國家“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端牢端穩中國飯碗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園藝學院段巧紅教授表示,政府工作報告催人奮進,吹響了奮進的號角。作為一名高校教師、一名科研工作者,我的畢生之愿就是解決國家十字花科蔬菜作物育種制種的“卡脖子”問題,為國家的糧食果蔬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貢獻一份力量。也將致力于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大業,引領我的學生能接續奮斗在祖國農業發展的大道上。
山東省政府參事、學校歐美同學會會長、預防獸醫學系趙孝民教授表示,政府工作報告描繪了新時代宏偉藍圖,令人記憶深刻、感慨萬千!作為學校歐美同學會負責人,將引領廣大歸國留學人員認真學習貫徹“兩會”精神,弘揚“留學人員心向黨”的優良傳統,充分發揮學校歐美同學會人才薈萃、智力密集、聯系廣泛的優勢,努力成為黨和政府聯系留學人員的橋梁和紐帶,踐行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系統傳授專業知識,深入開展社會實踐,培養出更多“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經濟管理學院(商學院)教授鄭軍表示,政府工作報告憶過去、看今朝、展未來,信息量大、講實干、接地氣、聚民心、鼓干勁。報告中給出的一串串靚麗的成績單,串起了我們曾經走過的步伐,也讓我們切身體會到了幸福是奮斗出來的,致敬每一位祖國建設者與奮斗者。作為一名農業高等院校的教學科研工作者,服務鄉村振興使命在肩,將認真貫徹兩會精神,增強責任意識,為新農人培養、新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貢獻智慧與力量。
林學院副院長桑亞林教授表示,報告提出要加快建設農業現代化體系,加快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看到這些內容,我倍感鼓舞。我所在研究團隊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植物干細胞維持與重塑機理及生物育種共性關鍵技術研發,研究目的就是研發前沿技術,推進種業振興。今后我們一定秉承“奮斗鑄就輝煌、實干贏得未來”的精神,繼續緊密對接國家重大需求,不斷把基礎研究推向縱深、推向應用。
生科學院副院長、青年長江學者蘇英華教授表示,報告強調要“穩定糧食生產和推進鄉村振興”,作為一名農業高校的青年教師,我感到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應該把目標立得更高,把工作做得更接地氣,瞄準農業領域關鍵性問題和技術難題,加強科研創新,提升科技服務能力,實實在在解決農業農村現實問題,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貢獻個人力量。
馬克思主義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教研部主任、副教授馬婷婷博士表示,過去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卓越成績單讓教研部老師們深受鼓舞,我們一定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迅速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兩會精神上來,及時將兩會精神融入到課堂教學當中,結合中華大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講好山農故事,講出山農特色,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講深、講透、講活!
發展規劃處學科建設辦公室主任李秀表示,報告中強調要“推進高等教育創新”,這為我們建設一流農業大學、高質量推進“雙高”建設工作指明了方向,進一步堅定了我們創建國家一流學科的信心和決心。下一步我們將立足新發展階段,進一步整合資源、攥緊拳頭,形成工作合力,以“雙高”建設為牽引,強化優勢學科建設,構建學科群,促進學科交叉融合,以久久為功的韌勁和只爭朝夕的拼勁,為建設一流農業大學作出積極貢獻。
機電學院輔導員李繁茂和同學們一起觀看大會盛況后,激動的表示,報告既是青年學生扎根專業、立志成才的“定心劑”,又是刻苦鉆研、奮發圖強的“導航儀”。作為一名輔導員,我將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把穩學生思想“方向盤”,教育學生牢固樹立愛國愛黨信念,厚植知農愛農情懷,立足學院特色,激發學生發展創新“新動能”,引導學生用實際行動踐行強農興農使命。
校學生會執行主席、動科學院2019級動物醫學劉子茉和大學生骨干培訓班的同學一起觀看大會盛況后表示,一份發展路徑清晰、為民情懷濃厚、鼓舞人心斗志的政府工作報告,回望了過去五年國家發展取得的卓越成績,翔實地描繪了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我們將認真學習兩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夯實思想基礎,錘煉過硬專業本領,用“信仰之筆”書寫山農青年的奮斗故事,讓青春芳華在民族復興的賽道上閃閃發光,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