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至18日,“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作物耐鹽堿高效高產基因資源挖掘與利用”項目在山東農業大學啟動。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山東省科技廳等單位領導,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省農業科學院許為鋼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謝道昕教授,華中農業大學張獻龍教授等6位項目咨詢專家組成員出席會議。山東農業大學黨委書記徐劍波會見與會專家并座談交流。黨委副書記、校長冷暢儉到會致辭,黨委常委、副校長王勇,小麥育種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張憲省教授出席活動。黨委常委、副校長李向東主持啟動儀式。
冷暢儉對各位專家和領導蒞臨山東農業大學指導工作表示熱烈歡迎,對他們長期以來對農大辦學發展給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他向專家們介紹了學校的辦學歷程和有關情況,重點介紹了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的發展成就。他說,在全國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國“兩會”精神之際,各位專家相聚泰安召開“作物耐鹽堿高效高產基因資源挖掘與利用”項目啟動會意義重大。鹽堿地是我國不可多得的土地后備資源,持續挖掘鹽堿地開發利用潛力,關鍵要有耐鹽堿的好種子,山東為鹽堿地農業科技創新發展提供了廣闊舞臺,項目必將大有作為。冷暢儉表示,加強育種研究,推進種業創新發展,維護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農業高校義不容辭的責任。農大作為項目的牽頭承擔單位,將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舉全校之力支持項目的實施,按照國家和山東省有關要求做到規范管理,并攜手有關課題承擔單位,集中力量,奮力攻關,確保產出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希望項目組成員認真聽取專家組的意見建議,高質量、高標準完成項目建設目標,切實有效解決耐鹽堿優異種質資源和重大品種缺乏等“卡脖子”問題,實現鹽堿地作物耐逆、優質、高效生產。
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農業科技處處長葛毅強講話,要求把項目“藍圖”變為“施工圖”,理順工作機制,明確目標任務,理清做學問與作貢獻的關系、做研究與抓管理的關系、專業精神與跨界融合的關系、做支撐與做引領的關系等,項目負責人要有領軍科學家和戰略科學家站位,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引領,加強農業強國建設。希望與會專家多提建設性意見,為項目精準把脈。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農業科技處項目流動專員滿建國副教授作專項一體化實施管理報告,從國家科技技術改革、項目管理、執行等方面做了詳細解讀。
啟動會上,項目首席科學家、生命科學學院趙翔宇教授匯報了項目執行與管理方案。專家組成員對項目執行與管理方案進行點評,對項目的立項意義和整體設計予以肯定,并從項目的規范性管理、成果考核認定以及研究重點與突破點等方面提出建議。
項目團隊專題會議上,項目組圍繞項目總體研究目標,結合咨詢專家提出的問題和建議,就下一步如何高質量完成項目各項研究任務、項目實施的組織形式以及實施路徑等方面進行全面充分討論,達成了共識。
據了解,項目由山東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南京農業大學、湖北國科高新技術有限公司、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山東大學、山東師范大學、東營市一邦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等10家單位共同承擔。既有國內自然科學領域、農業科學領域的頂尖科研機構,又有國內著名農業高校和農業科技知名企業,形成了良好的產學研緊密結合的研究團隊,實現了科技創新上、中、下游的對接與耦合。通過項目實施,力爭在解決鹽堿地農業生產上“農業荒漠”問題,為我國糧食安全、生態安全的國家重大需求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