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學院王振林教授團隊在《Field Crops Research》在線發表了題為“Nitrogen regulates stem lodging resistance by breaking the balance of photosynthetic carbon allocation in wheat”的研究論文。李春輝博士、常永蘭博士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李勇副教授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
在一定范圍內增加氮肥投入可以提高小麥的生物量和產量。然而,過量的氮肥投入會破壞光合碳分配的平衡,導致莖稈中碳同化物含量和比例發生變化,這使莖稈質量變差,倒伏風險增加,最終導致產量降低。
葉片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多余的淀粉被降解并輸出,這增加了葉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其中的蔗糖被向外轉運。莖稈利用葉片轉運的蔗糖進行生物合成。氮肥增加了葉片可溶性糖含量,即增強了葉片生產同化物的能力。
圖1. 施氮量對莖稈基部第二節間碳水化合物含量、基因表達的影響
研究表明,每增加120kg hm-2的氮肥,葉片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分別增加0.54mg g-1、3.80mg g-1和4.89mg g-1。雖然莖稈內可溶性糖含量減少,但淀粉降解酶基因TaBYM1表達量提高,導致淀粉被降解,莖稈用于碳水化合物合成的底物(葡萄糖)增加。然而,由于莖稈中木質素和纖維素合成的關鍵基因的表達減少,莖稈從同化物中合成纖維素和木質素的能力降低,導致莖稈的質量變差。最終,引發了倒伏,產量下降。
圖2. 高氮抑制小麥莖稈碳水化合物合成的假設機制
該研究解析了氮肥水平對小麥光合碳同化物分配、產量和抗倒伏性的調控效應,為探究協同實現小麥高產和抗倒伏性的栽培調控途徑提供理論依據。
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泰山產業領軍人才計劃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資助。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fcr.2023.108908
編 輯:萬 千
審 核:賈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