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第十八屆“挑戰杯”山東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終審決賽圓滿落幕。全省共有141所高校的18萬名青年學子參賽,195個項目進入普通高校組終審決賽,我校資環學院作品《小材“大”用——綠色大顆粒包膜控釋肥的創制及應用》和經管學院作品《千年鄉村的文化振興狀況五年回頭看 ——對山東省菏澤市5283個行政村的調研》分別榮獲特等獎,資環學院《秸稈基聚氨酯包膜控釋肥料的研發、產業化與應用》、國交學院《糧食安全視角下耕地“非糧化”的影響因素及治理對策研究——基于山東和江西兩省的調查研究》獲一等獎;經管學院《高質量發展背景下山東省農業保險供需問題的實證研究——基于1300個農戶和626家保險公司的雙視角調查》、食科學院《金屬有機框架——等離子體金屬復合SERS平臺在化學傳感和食品污染物監測中的研究進展》獲二等獎;齊魯學堂《BrPINs的鑒定和表達分析為大白菜抗旱育種提供新思路》、食科學院《“菌盾”一種天然抗菌全降解果蔬保鮮衣》、公管學院《實現數字賦能,開啟智慧消防:治理消防通道堵塞“頑疾”——基于山東省德州市德城區的調研》、化學學院《富含氨基的Cu(I)-I配位聚合物對硝基苯酚的高效吸附及催化還原性能研究》獲三等獎,實現我校參加此項賽事以來的新突破。學校同時被授予優秀組織獎。
其中,資環學院推報的《小材“大”用——綠色大顆粒包膜控釋肥的創制及應用》項目,首創綠色大顆粒生物基包膜控釋肥,突破了膜材超疏水、自組裝自修復2項關鍵改性技術,解決了膜材成膜難、質量差的問題;團隊研發的肥料包膜工藝和膜材配方,實現了大顆粒包膜控釋肥的高效生產和養分精準控釋;研發的輕簡化施肥技術以及作物系列專用肥,提高了與作物需求的匹配度,推動了新產品的大面積應用。團隊的工藝技術已在山東潤農科技有限公司實現技術轉讓,并建立了一條10萬噸/年產業化控釋肥料生產線。
經濟管理學院推報的《千年鄉村的文化振興狀況五年回頭看——對山東省菏澤市5283個行政村的調研》項目,依托菏澤地區千年鄉村的文化底蘊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取得的發展成就,借助山東農業大學“三農”省情調研中心調研組平臺,對全市5283個行政村,從移風易俗情況、鄉風文明實踐活動情況、公共文化設施惠民情況、鄉村文化人才等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展開“地毯式”調研,回收村民有效問卷26052份,村干部有效問卷5283份及其它社會群體問卷若干份,是全國首個對地級市鄉村文化振興狀況全面覆蓋的調查。
此次競賽由團省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科協、省社科院、省學聯主辦,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承辦普通高校組賽事,濰坊職業學院承辦職業院校組賽事。我校自去年12月啟動“挑戰杯”校級競賽以來,各學院積極組隊參賽,共吸引800余支團隊5000余名學生參加,參賽團隊提交的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分為自然科學、科技發明、哲學社會科學3個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