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至23日,全省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現場推進會議舉行,會上宣讀了省委、省政府《關于表彰山東省鄉村振興突出貢獻獎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通報》,我校園藝科學與工程學院獲評先進集體并受邀作為代表現場領獎。
會議前,省委書記林武等領導現場觀摩園藝學院彭福田教授課題組在蒙陰縣垛莊鎮古泉村桃種植基地,聽取工作匯報,了解發展情況。
園藝學院以協同創新平臺為支撐,打通創新鏈、產業鏈和價值鏈,依托院士團隊(工作站)、國家和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等果蔬協同創新中心,通過政府智庫建言獻策、選派科技副職、線上線下技術培訓、成果示范推廣等形式,在全國開展科技服務和定點扶貧工作,通過發展園藝產業服務鄉村振興、促進農民致富。
在培育作物新品種方面,學院針對園藝作物種業創新能力不強、自主知識產權品種少等“卡脖子”問題,聚焦主要果蔬新品種培育,創新育種技術獲發明專利6項,育成園藝作物新品種11個,其中“山農酥”梨在菏澤、聊城、濟寧等經濟欠發達地區推廣,為當地打造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創新栽培新模式方面,學院針對園藝作物栽培模式落后、生產效率低等問題,研發推廣20余項高效栽培新技術,其中“蘋果氮肥總量控制追肥后移”等5項為山東省農業主推技術,蘋果與桃等果樹現代優質高效栽培種植新模式已成為產業發展樣板,這些栽培模式已經在山東、陜西、寧夏等10余個省區推廣,受益農民5000余萬人;在研發雙減新技術、實現綠色生產方面,學院針對園藝作物農藥化肥施用過量等問題,主持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研發了20多項減肥、減藥關鍵技術,創新集成了園藝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制訂2項規程,頒布8項行業技術標準和22項省級地方標準,授權技術發明專利46項,研發生物菌肥產品7項,研制新型化學農藥4種;在選派骨干、深入基層方面,學院積極響應省委組織部號召,先后派出25名專業教師到縣市區、鄉鎮和企業一線掛職。深入基層搞調研,到鄉鎮、農業園區、公司等調研300余次,為五蓮、臺兒莊、新泰等縣市區及園區、企業撰寫調研報告及發展規劃50余篇,為當地園藝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清晰的思路;通過招才引智搭平臺,培育科技增長點,推動山東農業大學與縣市區、鄉鎮和企業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10余個,為各地引進人才300余人,其中院士、“千人計劃”、“泰山學者”等高層次人才10余人;注重促進產業振興,累計培育、引進和示范果樹、蔬菜、花卉和茶葉新品種30余個,推廣新技術50余項。
近年來,學院通過品種與技術創新,同時建立社會服務工作機制,新品種新技術累計示范推廣面積2000余萬畝,增加經濟效益400余億元,減少化肥農藥用量20%以上,經濟生態效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