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9日下午就建設教育強國進行第五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主動超前布局、有力應對變局、奮力開拓新局,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強夯實國家富強之基,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支撐。
5月31日,學校召開黨委常委會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學校黨委書記徐劍波主持會議并講話。
徐劍波指出,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習近平總書記從戰略高度深刻闡述了加快構建教育強國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徐劍波強調,我們要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時代背景、深刻內涵、深遠意義、戰略指向、核心要求,并與深入開展主題教育學習融會貫通起來,與一流農業大學建設目標任務結合起來,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不斷提升立德樹人成效,努力培養更多知農愛農新型人才。要聚焦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深化學校綜合改革,大力破解制約學校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瓶頸,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國際化辦學能力,不斷提升學校辦學發展水平。要以小麥產業研究院建設為抓手,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布局,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方面作出新的貢獻;要持續強化黨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不斷把全面從嚴治黨推向縱深,切實把黨的領導貫穿到辦學治校各方面各環節,切實推動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在山東農大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努力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學校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黨委副書記、校長冷暢儉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全面部署教育強國建設,特別是對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要求。這給我們極大鼓舞、極大振奮、極大鞭策,提振了我們干事創業的信心,為學校今后發展指明了方向。當前,學校正處在落實第八次黨代會精神、建設一流農業大學的關鍵期,我們要結合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的學生重要回信精神,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努力培養更多知農愛農的新型人才。要加快一流學科建設,瞄準“出尖出峰”,樹立全校“一盤棋”思想,在人才引育、團隊整合、條件保障等方面進行系統支持,全力推動作物學、園藝學爭創國家一流學科。要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以產業研究院建設為抓手,不斷匯聚國內外頂尖科學家和科研團隊,打造戰略科技力量,扎實做好小麥產業研究院建設運行,籌備成立現代設施農業產業研究院,推進科產教深度融合,聯合開展“卡脖子”技術攻關,為農業強國和教育強國建設貢獻更多山農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在山東農業大學廣大教職員工和青年學生中引發熱烈反響。
科學技術處處長韓賓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推進科研創新,不斷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和人才培養質量。這就要求我們在推進學校科研事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堅持“四個面向”,以產業需求為導向,以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引領,以高水平原創性科研成果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和人才培養,實現產教融合、科教融匯。近期山東省教育廳也在啟動高等學校產業創新研究院相關工作,這既給我們“解決服務地方發展成效不足問題”提供了良好的載體,也有利于農大學子在服務鄉村振興中練就興農本領。我們將以學校各級各類科技創新平臺為基礎,扎根現代農業產業主陣地,聯合多方優勢力量搭建產業創新研究院,推動實現教育鏈、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發展。
學生工作處處長馮國營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必須以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為根本保證,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根本目標,以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重要使命。作為高校學生工作者,要堅持因勢而新,把好“入口關”,加強招生專業內涵建設、打造招生宣傳工作矩陣,不斷提升本科生源質量;要堅持固本培元,把好“過程關”,強化學生思想政治引領,優化日常管理服務模式,不斷提升教育管理質量;要堅持創新競進,把好“出口關”,推進就業質量提升工程、強化創新機制和賽事驅動,不斷提升就業創業質量,為培養可堪大用、能擔重任、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智慧和力量。
研究生處處長許永玉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建設的教育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必須以教育理念、體系、制度、內容、方法、治理現代化為基本路徑,最終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為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根本問題提供了實踐路徑。面對建設教育強國和農業強國的目標,對農業領域的教育、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賦予農林院校研究生培養新定位。我們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按照總書記提出的基本路徑,引導研究生厚植愛農情懷,練就興農本領,具備“自找苦吃”的精氣神和“迎難而上”的拼搏勁,把知識創新與鄉村振興緊密結合,真正在充滿希望的田野上干事創業,努力為教育強國建設作出更多更大貢獻。
發展規劃處處長劉永峰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作為重中之重。我們要將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與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緊密結合起來,緊緊圍繞建設一流農業大學的戰略目標,聚焦制約學校高質量發展的深層次問題,把學科建設作為發展根基,把師生作為創建國家一流學科的力量源泉,把破解難題作為創建國家一流學科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定創建國家一流學科的信心決心,全方位匯聚創建國家一流學科的創新要素,扛起創建國家一流學科的責任擔當,肩負起學科核心要素突破策源地重任,不斷產出國家和區域發展急需的高水平成果,全力推動作物學、園藝學沖擊國家一流學科。
農學院黨委書記王群表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作為重中之重,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推進科研創新,不斷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和人才培養質量。農學院承擔著沖擊國家一流學科的重任,將以服務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等為目標,立足作物學科國際前沿,按照作物生產全產業鏈布局研究方向,進行有組織的科學研究,破解作物高產優質綠色高效的“卡脖子” 問題,加快原創性重大科研成果產出。同時,我們要進一步打造學術思想活躍、創新能力突出的人才隊伍,構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平臺,培養造就一批高素質專門人才,提升科技創新和服務“三農”能力。率先實現省屬高校“雙一流”建設的新突破,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教育強國貢獻山農智慧。
林學院黨委書記趙明月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闡明了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意義,指明了教育強國建設的前進方向。作為高校工作者,心系國家事、肩扛國家責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林學院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為指引,立足學院學科基礎,聚焦實現“雙碳”目標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中的前沿科學問題和重大技術難題,為鄉村振興和美麗鄉村建設,組織優勢力量,調整研究布局,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開展有組織科研,爭取在傳統農林學科中再樹新標桿,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園藝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田保狀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讓我們倍感鼓舞和振奮,增強了爭創國家一流學科的信心、決心。爭創國家一流學科,是學校第八次黨代會賦予園藝學院的光榮任務,學院將緊緊圍繞這一主題主線,把爭創國家一流學科遇到的“問題”作為學院要作答的“考題”,將爭創國家一流學科面臨的“難題”作為學院要研究的“專題”,堅持全面從嚴治黨與全面從嚴治學精準融合,堅持選拔黨建帶頭人與培養學科帶頭人精準融合,堅持服務園藝學科高質量發展與服務園藝產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精準融合,推進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在學院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不斷提高學科發展力、學術貢獻力、學者影響力,為建設教育強國、農業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劉希山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大力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推進科研創新,不斷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和人才培養質量。食品學院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樹立正確的大食物觀,以營養健康為導向,聚焦食品產業轉型升級的“卡脖子”難題,以多學科多領域的協同創新,加速科技成果產出與技術轉移轉化,久久為功,推動食品生產、加工、流通全產業鏈的高質量發展。依托產業學院、產業研究院和科技小院,深入推進產教融合、科教融匯,讓食物品類更加豐富、結構更加優化、品質更有保障,為推進健康中國、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食科智慧和力量。
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楊越超表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教育強國,龍頭是高等教育;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也是建設教育強國的核心課題。作為農業高校教育工作者,肩負著培養知農愛農新型人才的時代重任。我將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和抱負,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根本目標,以強農興農為己任,不斷加強知農愛農、學農為農、強農興農教育,在學生內心播下“愛黨、愛國、愛農”的種子。面向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中對肥料及施肥技術方面的需求,攜團隊聚焦新型肥料研發的基礎前沿熱點、生產中的關鍵核心技術卡點、產業發展升級痛點,重點研發新型綠色緩控釋肥并積極促進成果轉化,為國家農業的綠色高效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園藝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段巧紅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高度評價教育對于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極端重要性,深入分析新時代新形勢對教育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作為高校科技工作者,在課題組建立的這5年多來,我們積極投身教育強國建設,培養農業高科技人才,扎根大地,心系強農夢,助力種業興。我們響應國家種源自給的需求,發現并總結調控大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自交不親和與遠緣雜交生殖隔離的普遍規律,為蔬菜種質資源創新及新品種培育提供重要理論支撐,在Nature, Current Biology等頂級科技期刊發表的學術成果和共性關鍵育種技術,正在以點帶面推動蔬菜種業發展,以科技教育全面提升我國蔬菜種業的核心競爭力。
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崔丙群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弘揚尊師重教社會風尚,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使教師成為最受社會尊重的職業之一。這飽含了總書記對廣大人民教師的深情厚愛,極大地提振了廣大教師的榮譽感、使命感和自豪感。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握“為黨育人 為國育才”根本目標,不斷增進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和情感認同,把感恩之心轉化為忠誠之志、維護之行、奮進之力,真正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努力培養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教授李培強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教育強國,龍頭是高等教育。作為高校的科技教育工作者,我們備受鼓舞,深感責任重大。我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久久為功,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投入到有組織的科研攻關中,積極探索光碳核劑的開發與應用,緊密依托學校優勢,爭取做到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將光碳利用與教學、科研結合,將農業生物質借助化學手段轉化為納米功能性光碳核劑,致力提高作物種子萌發,增強作物生長過程的光合效率,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為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和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貢獻力量。
農學院2019級作物學博士研究生張振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教育強國,龍頭是高等教育。作為新時代研究生,我們應該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把握機遇,勇挑重擔,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推進科研創新,不斷提高原始創新能力;作為新時代的農學人,我們要以批判性思維深入思考問題,篩選并閱讀更多國內外高質量文獻,在現有理論的基礎上學習其合理性、科學性,找到其不足之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要不斷加強與導師和同學們的交流,積極投身科學研究,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爭做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材。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2021級博士研究生郝日禮表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教育強國,基點在基礎教育,龍頭是高等教育。總書記的講話深刻地表達了我國教育發展的戰略思想和高等教育的重要性,這不僅是國家戰略,也是我們科研工作者的理念。作為一名博士研究生,我們不僅要夯實基礎學科知識,關注前沿科技發展,拓展研究領域,挖掘重大科學問題,努力成為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青年人才,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貢獻青春力量,更要注重自身理想信念的塑造和道德修養的提升,用好學校提供的優質教育資源,努力成長為德才兼備、善作善成、可堪大任的時代新人。
水利土木工程學院2020級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生張弛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教育強國,基礎教育是基點,高等教育是龍頭。作為新時代大學生,我們必須學好基礎知識,打牢學科基礎,培養探索性、創新性思維品質,大力加強對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的學習,不斷提高原始創新能力和自身綜合素質。我們應該始終保持高昂的學習熱情,在自我提升的同時帶動周圍同學共同營造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良好氛圍,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時代新人,為建設教育強國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