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下午,驕陽似火,在齊河縣焦廟鎮一片金燦燦的麥田里,首個攜帶抗赤霉病基因Fhb7的小麥新品種 “山農48”迎來國家和省市專家組的實打驗收。齊力新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的經理李建國、登海道吉種業公司總經理孫維山以及多家媒體的記者們,目不轉眼地盯著著大紅色收割機的移動,期待著它吐出更多的麥粒,專家們報出一個好數字。
小麥赤霉病是全球小麥生產中面臨的重大病害,也是威脅糧食生產和食品安全的重大難題,極其難防難治,被稱為小麥 “癌癥”。種子是糧食的 “芯片”。專家們普遍認為,防治小麥赤霉病,培育與利用抗病品種是首要選擇。經過20年持續研究,山東農大孔令讓教授團隊從小麥近緣植物長穗偃麥草中發現了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7,并成功將其轉移至小麥品種。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科學》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這一科研成果,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
孔令讓團隊大量田間試驗發現,攜帶Fhb7基因的植株在抗小麥赤霉病的同時,對廣泛侵染多種農作物的莖基腐病也表現出了明顯抗性,被稱為“神奇基因”,團隊工作得到袁隆平院士高度贊許。攜帶Fhb7基因的育種材料被全國多家育種單位使用,多個小麥新品系迅速進入國家區域試驗,并被納入我國小麥良種聯合攻關計劃。
用Fhb7基因育成的第一個小麥品種 “山農48”2021年通過山東省審定,山東登海道吉種業有限公司立即與山東農大商議,取得代理權。2022年6月,在滕州西崗鎮杈子園村,“山農48”實打畝產857.44公斤,創造了功能性小麥高產紀錄。公司以每斤高于市場價幾毛錢的價格回收,用于秋季小麥種植。
2022年秋季,“山農48”推廣面積達到近百萬畝,河北等省也開始小面積種植。由于歷經凍害、干旱、干熱風、連陰雨等逆境影響,全國小麥產量整體比去年遜色。孔令讓教授介紹,“山農48”在滕州西崗鎮依然打出了畝產825公斤,在山東、河北等地都展現出了良好的抗莖基腐病特性。
因為麥粒結實,飽滿,香甜,富含幾倍于普通面粉的葉黃素,“山農48”的抗氧化特性被很多面粉企業相中。登海道吉公司在濰坊、聊城、棗莊等地種植的小麥,都直接銷往了面粉和食品企業。
烈日炎炎中,土地丈量、收獲脫粒、稱重、水分測定、取樣測定雜質率等一系列環節結束,專家們給出測產數據:“畝產774.1公斤!”孫維山頗為滿意,李建國更是興奮。作為擁有幾千畝地的種植大戶,一斤小麥多賣幾毛錢收益極為可觀。“今年秋季要多種‘山農48’,抱住這個‘金疙瘩’。”他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