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水利土木工程學院王少杰教授團隊在期刊《Engineering Structures》和《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連續發表研究論文,在結構抗震與加固方面取得新進展。
成果一:在期刊《Engineering Structures》發表題為“Plastic hinge and damage mechanism of RC assembly column base joint with post pouring area”的研究論文。王少杰教授為通訊作者,2022屆碩士畢業生喬德浩為第一作者。
裝配式建筑快速發展,倒置外露灌漿套筒連接柱腳節點能有效解決注漿過程不可視、質量不可控難題,且前期研究表明該新型柱腳節點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Qiao et al., 2022)。課題組以前期研究為基礎,通過理論推導和數值分析,進一步探明了帶后澆區的該新型柱腳節點在塑性鉸區的受力工作機制,建立了塑性鉸高度、延性系數的理論計算方法,并通過試驗驗證了理論計算和數值分析方法的可靠性,為該類新型柱腳節點的性態化設計與工程應用提供了重要參考。
圖1. 預制柱和后澆區的等效塑性應變
成果二:在期刊《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發表題為“Weathering steel damper and its application: A case study for double-column piers”的研究論文。王少杰教授和山東建筑大學設計集團有限公司鄭寶磊高級工程師為共同通訊作者,2023屆碩士畢業生封文昊為第一作者,徐宗美副教授等參與了部分工作。
鋼筋混凝土雙柱式橋墩廣泛應用于各類城市高架橋、輸電線塔、引水渡槽等結構,長期服役過程中會因自身性能衰退或設計標準提高等原因致使抗震性能不足,開展低成本、耐久性好且便于后裝的抗震加固方法研究十分必要。本文采用耐候鋼加工制作阻尼器并開展性能試驗,建立了考慮阻尼器損傷的可靠分析方法;以某雙柱式橋墩為工程背景,開展耐候鋼阻尼器在橫橋向抗震加固中的應用研究,研究成果為耐候鋼阻尼器的推廣和類似工程加固提供了有效路徑。
圖2. 耐候鋼阻尼器力學性能試驗場景
編 輯:萬 千
審 核:賈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