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農大校園,半是秋景半是冬。泮河校區西北片區,美景亦斑斕,青年學生上課、讀書、運動的青春風采在如詩如畫的校園里綻放,讓農大校園的初冬景色更加絢爛。
11月14日上午,按照學校黨委統一部署安排,黨委書記徐劍波來到經濟管理學院(商學院),列席指導學院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中學習、學院黨委會會議和黨政聯席會議。
切實肩負起立德樹人的使命
剛進會場,響起一陣陣熱烈的掌聲。
參加會議的有學院全體黨委委員、黨支部書記和輔導員,集中學習的主題是在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
“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是一次重要會議,這次會議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正式提出和系統闡述習近平文化思想,這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學院黨委書記齊清主持此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中學習,她開門見山說到,“在本次集中學習之前,我們將學習內容提前進行了通知,大家進行了預習、自學。”
觀看完新聞聯播關于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報道后,學院黨委委員岳書銘、崔丙群、徐振珍分別從教書育人、教學實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進行了交流發言,他們結合崗位職責,談認識、說感受、點問題、話舉措。
“立德樹人是我們的根本任務。落腳到培養學生,作為高校教師,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還要教學生做人、做事。”岳書銘教授首先發言。
“專業老師要做到既立德又樹人、既育人又育才,堅持立德與樹人、育人與育才的有機融合,這就要求全體同志都要提高政治站位。”徐劍波點評道,“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要把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擺到極端重要位置,切實肩負起立德樹人的使命,為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努力奮斗。”
徐劍波語重心長地說:“黨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傳承下去,我們的大學、我們的責任就是立德樹人,我們的最終目標就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些建設者和接班人就決定了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決定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否能夠如期實現。希望全院4900余名學生在我們學院干部教師的共同努力下,經過4年、7年乃至10年的磨煉,努力成為國家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切實把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精髓融入實際工作
齊清在主持會議時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高校是育人基地、人才高地和文化重地,我們承擔著創造、涵育和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責任,深刻理解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義、核心要義和實踐要求,并自覺貫徹落實到宣傳思想文化和教育工作各方面全過程,是新時代賦予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重大歷史責任。”
徐劍波邊聽邊記。他指出,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是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開展理論學習的重要組織形式,是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強化黨性修養的重要內容,是加強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的重要制度,也是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的重要途徑。
“全體中心組成員要強化學習自覺,發揮好領導干部‘關鍵少數’示范和表率作用,自我加壓,自覺學習,帶頭學習,切實為廣大黨員和師生帶好頭作表率。”徐劍波強調,“今天集中學習之后,下一步就要好好研究如何更好地把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一些精神精髓,真正實質性地融入到我們教書育人、強農興農的實際工作。這里首先要求我們的干部和教師如何悟透、如何吃準,如何把會議精神的精髓上升到作為我們日常工作的指導方向上去。”
副院長崔丙群在發言中說:“我們本科生教學工作中,每一堂課、每一本教材、每一份資料都是重要的宣傳思想文化資源,今后可從三個方面探索新的教學路徑。一是借助‘互聯網+’的新方式,用好線上線下各類資源,在宣傳形式上更多樣;二是利用數字化的新優勢,組織編寫出版凸顯我們農大特色的數字教材,在宣傳內容上更豐富;三是要從‘三農’實踐中篩選我們身邊的‘鮮活素材’在宣傳效果上讓青年學生更加入腦入心、篤信篤行。”
崔丙群匯報道,學校下發“依托鄉村振興驛站開展學生實習、畢業論文選題等工作”通知后,經管學院組織專業教師主動聯系,引導2020級學生對接鄉村一線需求。截至目前,有171名同學依托鄉村振興驛站進行了畢業論文選題,尤其是農經專業公費農科生,2020級2個班的68位同學中,省內49名學生全部依托鄉村振興驛站選定了畢業論文題目。
“理論的價值在于指導實踐,我們的領導干部、專業老師、輔導員每個人都要這樣深入思考,如何切實把總書記的講話精神融入到我們的實際工作當中,真正做到高度融入、深度結合,形成內驅動力。”徐劍波點評道。
切實創新思政教育模式提升育人實效
徐劍波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面臨新形勢新任務,這一定會影響到每一個人,當前我們要深入探討如何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把青年學生培養好、教育好,擁有真正的愛國情懷,給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和壓力。
“工作中,我們牢牢把握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權,夯實學生的理想信念根基,抓牢抓實學生黨員、學生干部的教育培養工作,通過開展黨員先鋒論壇、學生干部培訓會、優秀學子訪談等活動,充分發揮學生骨干的模范帶頭作用。”學院團委書記徐振珍匯報了具體工作開展情況,“學院抓好用好重大、重要時間節點,通過新生開學典禮、成人禮、畢業典禮、主題黨日、主題團日等開展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教育,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抓準抓細重要載體,用好線上線下、校內校外紅色資源,發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的作用,以‘紅色基因’培育青年堅定信仰。”
經管學院目前有本科生4300人,研究生602人,輔導員學生工作任務量大,除了學生的日常管理、思政教育等,還負責泮河校區西北片區內靈活機動的一些事務,工作內容相對較多。
徐振珍介紹,立足學院專業特色、學生實際和地理位置,學院團委努力打造具有經管特色的共享樂育全環境立德樹人品牌,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主流校園文化的熏陶,規范自身言行舉止。
聽完具體工作匯報,徐劍波指出,新形勢新挑戰需要我們在工作中結合學生的新情況新特點,加強自身學習,堅持先學一步,學深一層。我們的育人工作中要著力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論是輔導員進行思想政治工作,還是專業老師課程思政的融入,都要有好的方式方法,工作要對路,“時時處處事事”三全育人、五育并舉,潤物細無聲,真正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徐劍波強調,我們的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高校是青年學生走向社會的出口,是思政教育的主陣地,我們要高度重視大學生成長成才工作,大家在工作中一定要把握好靈魂的、精髓的東西,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不斷往前推進。“這就要求我們一線教育工作者要熟悉每一個學生、深入了解學生,輔導員對負責的年級、班級里每個學生的基本情況、家庭背景、性格特點,都要了然于心、全面掌握。”徐劍波給學生工作者提出了明確要求。
切實加強內涵建設全力攻堅“雙一流”
在黨委會會議上,學院黨委委員研究討論并表決了師生黨員發展對象、青年教師培養工作方案以及輔導員工作能力提升方案等多項議題。
在學院黨政聯席會議上,院長周玉璽介紹了關于開展國家課題申報、青年教師隊伍培養等推進方案,并對下階段任務進行了部署。
徐劍波明確指出,當前,學校正處在沖刺“十四五”,攻堅“雙一流”,建設一流農業大學的關鍵時期,學校各單位各部門要牢牢把握一流農業大學的豐富內涵和總體要求,緊緊圍繞一流農業大學建設的大目標來規劃本單位的小目標,把一流農業大學建設的大任務細化為本單位貫徹落實的小任務,實現單位發展與學校發展同向同行、同頻共振。
他說:“實現山東農大的‘雙一流’,需要我們方方面面的工作都爭創一流,不能有短板。這就要求經管學院要下大氣力加強內涵建設,補足人文社科學科短板,在教學、科研、實踐、人才培養、隊伍構建等方面下功夫,做大做強經管學院的專業和學科,實現‘彎道超車’。”
學院黨委副書記殷桂堂,副院長牛浩、吳緒東等圍繞各自分工匯報工作推進情況后,徐劍波指出:“關鍵是落實落地,把工作思路轉變成我們工作當中的實際行動,要營造干事創業的氛圍,調動每個老師、每個干部的積極性,讓大家齊心協力,凝神聚力,擰成一股繩,帶領整個學院不斷往前邁進。”
徐劍波分析道,要堅持問題導向,推動學以致用、學用相長,圍繞“沖一流”建設,第八次黨代會任務、“十四五”發展規劃指標和年度重點工作落實,正確分析學院、學科在國內、省內和同類高校中的位次、位置,準確研判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科學謀劃發展的目標和定位,找準著力點和突破口,破解發展難題,爭取早日實現彎道趕超和跨越發展。要注重調查研究,把深入基層、深入師生員工、加強調查研究作為提升理論學習成效的重要途徑,切實把理論學習成效轉化為增強廣大師生的獲得感幸福感的務實舉措,轉化為建設一流農業大學的強大動力和實際成效。
會議結束時,徐劍波強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我們接過了歷史的接力棒,肩負著“在省屬高校中率先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行列”的光榮使命、千鈞重任,我們承載著全校師生的熱切期望,必須以沖刺的姿態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攻堅“雙一流”建設。
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廣松,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鐵成,學校辦公室主要負責人,黨委宣傳部、經管學院相關負責同志參加活動。
其他學校領導、黨委常委也先后深入校內各基層黨委(直屬黨總支),列席旁聽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黨組織會議和黨政聯席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