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植保學院原雪峰團隊在小麥黃花葉病毒(WYMV)蛋白翻譯調控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以“Variable eIF4E-binding sites and their synergistic effect on cap independent translation in a novel IRES of 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 RNA2 isolates”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在線發表,揭示了WYMV不同分離物RNA2中的核糖體內部進入位點(IRES)的活性差異原因,關鍵在于局部RNA結構差異及其與翻譯起始因子eIF4E互作差異。第一作者是已畢業博士生耿國偉(現就職于魯東大學),通訊作者為原雪峰教授。
通過體外翻譯、RNA結構分析、突變分析、RNA與蛋白互作分析等,發現WYMV的HC分離物與LYJN分離物的RNA2均含有不依賴帽子翻譯元件IRES,但其活性相差7倍。IRES元件主要包含2個莖環H1和H2,在2個分離物的H1中均含有一個翻譯起始因子eIF4E結合位點,而LYJN分離物H2中還含有另一個eIF4E結合位點。在HC分離物與LYJN分離物的RNA2中含有不同數量的eIF4E結合位點,并且LYJN分離物RNA2中的2個eIF4E結合位點還存在協同效應,此協同效應由莖環H1的底部柔性莖來實現,使得位于莖環H1和H2中的eIF4E結合位點可以在物理位置上靠近(圖1)。
圖1 WYMV RNA2中IRES元件結構及其與eIF4E的互作特征
該研究首次發現了在同種病毒不同分離物IRES元件中存在不同數量的eIF4E結合位點,且位點之間存在協同結合eIF4E的效應。此研究成果是該團隊在WYMV RNA1發現IRES元件的三級動態平衡RNA結構(2020, Nucleic Acids Research)之后在不依賴帽子翻譯調控方面的又一新進展。綜合2個研究成果發現,WYMV基因組RNA1和RNA2中IRES元件的進化方向不同,RNA1中IRES結構保守,而RNA2中IRES變動活躍,可能與各自編碼的病毒蛋白功能有關。
原雪峰團隊長期專注于植物RNA病毒翻譯調控尤其是不依賴帽子翻譯調控研究,針對多種植物RNA病毒的不依賴帽子翻譯調控元件進行RNA結構解析和核心特征注釋,發表多篇研究文章,并撰寫植物RNA病毒翻譯調控的綜述,主持成果“植物RNA病毒的不依賴帽子翻譯調控”獲得第十屆淮海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23)。
文章鏈接:https://authors.elsevier.com/a/1i5rCWFfgtGUJ
編 輯:萬 千
審 核:賈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