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朱傳合教授團隊在《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發表了題為“Hawthorn pectin/soybean isolate protein hydrogel bead as a promising ferrous ion-embedded delivery system”的研究論文。研究生孫文嫻和卜愷璇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朱傳合教授和孟換美副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鐵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然而,現代社會普遍存在因攝入不足、吸收不良、流失過多而導致的鐵缺乏癥,由此導致的缺鐵性貧血(IDA)。然而,每天從膳食中攝入的鐵在體內的利用率極低,特別是Fe3+需要轉化為Fe2+才能被腸道吸收。傳統的鐵補充劑存在吸收不良、有異味等副作用,因此,需要開發一種對胃腸道無副作用的新型補鐵劑。本研究采用大豆分離蛋白(SPI)和山楂果膠(HP)作為主要原料,將Fe2+作為主干交聯制備出水凝膠珠,探討了Fe2+濃度和超聲波強度對水凝膠內部分子的機械性能和交聯程度的影響,通過檢測水凝膠珠的質地特性、Fe2+的包封效率以及在模擬胃腸道中的釋放特性,評估了SPI/HP-Fe(II)補充Fe2+的能力。本研究成功地制備了一種新型的鐵離子遞送系統,相較于傳統的鐵補充劑,這種水凝膠珠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和更好的穩定性,可以有效地緩解鐵缺乏的問題,這項研究為開發更高效的鐵補充劑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原文鏈接:https/10.1016/j.colsurfb.2024.113867
編 輯:萬 千
審 核:賈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