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朱傳合教授團隊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發表了題為“Characterization,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in vitro digestion of hawthorn pectin prepared by gradient ethanol precipitation”的研究論文。朱傳合教授、張曉燕副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研究生朱毅偉為論文的第一作者。
在當今社會,人們對健康和天然食品的需求不斷增加,然而,關于如何有效提取天然植物中的有益成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該研究通過梯度乙醇沉淀先后獲得4個山楂果膠亞組分(MHP-30、MHP-50、MHP-70和MHP-90),并對其理化性質、體外抗氧化活性和消化特性進行系統研究。結果表明,MHP-30和MHP-50的收率和Mw均高于MHP-70和MHP-90;MHP-30、MHP-50和MHP-70富含GalA,而MHP-90主要由Ara和Gal組成。4種MHPs表現出無定形結構、具有相似的官能團和不同的表面形貌。體外抗氧化實驗證實,MHP-70和MHP-90表現出更強的總抗氧化活性。模擬唾液-胃腸道消化的結果顯示,MHP-70和MHP-90的分子量保持穩定,僅產生少量還原糖,并且在人類上消化道中難以消化。研究證實,MHP-70和MHP-90具有作為新型植物來源的抗氧化劑的巨大潛力,有望成為供腸道微生物利用的良好碳源。這一發現為開發更健康的食品添加劑提供了新思路,也為天然植物提取物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提供了有益參考。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ijbiomac.2024.131278
編 輯:萬 千
審 核:賈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