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團隊在《Food Chemistry》發表了題為“Ultrasensitive SERS aptasensor using Au@Ag bimetallic nanorod SERS tags for the selective detection of amantadine in foods”的研究論文,碩士研究生王新悅為第一作者,徐志祥教授為本文通訊作者,山東農業大學為論文第一完成單位。
金剛烷胺是是一種治療人類流感病毒病、帕金森神經障礙性疾病的人工合成藥物,尚未批準用于畜禽病毒病的防治。由于其售價實惠,效果明顯,被廣泛私自用于禽流感的防治。然而金剛烷胺在動物體內是以原藥存在并累積,且不易代謝,殘留物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殘留蓄積,會出現頭暈、惡心、食欲不振等不良反應,甚至對人的生殖系統造成損傷。因此,為了保護人類健康,建立一種高靈敏、高選擇性的方法檢測食品中的金剛烷胺含量具有重要意義。
基于此,研究團隊基于Fe3O4@PEI@AgNC-apt為捕獲探針,AuNRs@4-MPBA@Ag-c-DNA為報告探針,研發了一種超靈敏、高選擇性的新型SERS適體傳感器,用于食品中金剛烷胺的檢測。捕獲探針的超順磁性、報告探針的間接拉曼信號以及適配體的特異性使得SERS適體傳感器方法提供了較寬的線性濃度范圍以及低的檢出限。這項工作表明,構建的新型SERS適體傳感器可以實現低含量金剛烷胺的檢測,并通過改變構建傳感器的適配體和互補DNA鏈的類型來實現對其他小分子的檢測。
圖1 Fe3O4@PEI@AgNC-apt/AuNRs@4-MPBA@Ag-c-DNA檢測策略示意圖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山東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項目(2023CXGC010712)的資助。
原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16/j.foodchem.2024.139665
編 輯:萬 千
審 核:賈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