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農融媒7月11日訊 7月11日,山東農業大學舉行鄉村振興驛站建設工作推進會暨暑期啟動部署會,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精神,持續做好“萬名學子聯萬村,我為家鄉做貢獻”鄉村振興驛站建設工作。黨委書記徐劍波出席活動并為指導教師代表、學生代表授旗,要求全校師生在鄉村基層做課題、寫論文、送技術,服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進一流農業大學建設。黨委副書記、校長冷暢儉部署鄉村振興驛站建設工作。全體在家校領導、黨委常委出席會議。黨委副書記張然主持會議。
徐劍波在暑期啟動部署會上講話,充分肯定全校師生推進鄉村振興驛站建設的有關舉措和取得的實際成效。他表示,一年來,全校師生積極響應“萬名學子聯萬村,我為家鄉做貢獻”號召,主動融入鄉村全面振興,主動服務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在調研服務中厚植愛農情懷,在實踐鍛煉中提升強農本領,在創新創業中踐行興農使命,同學們用青春觸摸鄉土文化,不僅身體力行地感受到了國情、省情、社情和民情,也在鄉村振興的大舞臺上收獲了自己的成長。大調研活動探索了一條高校與農村深度融合、科技與產業緊密結合、“輸血”與“造血”協同推進的新路子,點燃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和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新引擎”。活動得到省委省政府以及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肯定,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已成為我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特色活動、亮點工作和品牌項目,成為廣大青年學生增長才干、服務社會的重要平臺。
徐劍波表示,今年恰逢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在這樣的背景下,認真組織好這次暑期鄉村振興驛站建設活動正當其時、意義非凡。今年暑期學校專門調動各方資源,在大調研活動中繼續推進鄉村振興驛站建設工作,通過驛站直接服務“三農”一線,破除“教學脫節”和“學用脫節”難題,打造人才培養的新陣地、科技創新的新平臺、成果轉化的新路徑,形成服務鄉村振興的山農特色品牌。
徐劍波寄語全校師生,要腳上沾泥受教育,學以致用增才干,崇農事農做貢獻,希望各單位、各部門把“黨建帶團建”延伸到廣闊的鄉村實踐之中,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大調研和驛站建設全過程。希望有關部門、學院和老師要推進實踐教學改革,深化“產區選題-產區實施-產區匯報”的畢業論文設計和考核模式,將驛站作為服務鄉村產業振興的主陣地、服務鄉村文化振興的策源地、服務鄉村人才振興的新高地。徐劍波要求青年學生要從農村發展、農業興旺和農民生活的實際出發,踏踏實實完成各項調研任務,認認真真做好驛站掛牌建設工作,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堅定學農愛農、強農興農的信心和決心,努力成長為“一懂兩愛”農業新型人才,為建設更高水平“齊魯糧倉”貢獻“農大力量”。
冷暢儉從提高思想認識,準確把握鄉村振興驛站建設的必要性;認真思考謀劃,全面理解鄉村振興驛站建設的內涵;壓實責任分工,加快推進鄉村振興驛站建設三個方面對鄉村振興驛站建設的內涵、目標定位和責任分工進行了解讀和部署。他指出,驛站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校上下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站在事關學校一流農業大學建設的高度,主動超前布局、務實創新落實,不斷探索創造更多的農大品牌和農大模式。他希望全體師生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以更飽滿的熱情、更昂揚的斗志、更務實的作風,以只爭朝夕、不舍晝夜的緊迫感和舍我其誰、勇于擔當的責任感,勇爭一流,狠抓落實,真正將驛站打造成為學校服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深化新型農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農大品牌,為學校“雙一流”建設提供堅實保障。
會上,社會合作與成果轉化處王永軍匯報了鄉村振興驛站建設進展情況,管理干部代表、校團委書記祖文成,指導教師代表、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張仁堂,學生代表、植物保護學院2022級本科生陳思羽分別作了發言。
據了解,自2023年10月,學校首批鄉村振興驛站啟動建設以來,學校黨委高度重視,校團委、辦公室、組織部、宣傳部、人事處、社合處、繼教學院、經管學院、信息學院等單位建立定期溝通機制,加強溝通協調,不斷健全完善干部、教師和學生三支隊伍工作體系,舉行學生科技專員校內宣講,加快推進鄉村振興APP設計開發,健全完善功能模塊,建立專家教授線上答疑工作隊伍,出臺鄉村振興驛站有關規章制度,開展學生科技專員專題培訓等。今年暑期,683名指導教師、1025名教師助理、136個學生工作隊、7000名學生科技專員即將奔赴全省7000個鄉村振興驛站開展駐村蹲點服務,同時組建1768支“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6000余名青年學生即將在在鄉村基層一線自找苦吃、磨煉成長,以實際行動為服務我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省持續貢獻農大智慧和農大力量。
各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各學院黨委書記、院長、黨委副書記,全體輔導員,師生代表460余人參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