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學院玉米栽培團隊在《Field Crops Research》在線發表了題為“The potential of EDAH in promoting kernel formation and grain yield in summer maize”的研究論文。王星星碩士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趙斌副教授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
玉米在高密度種植下噴施生長調節劑已經被證實能夠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葉片光合能力和籽粒重量,但高密度下噴施EDAH對玉米生殖器官的影響以及提高籽粒產量的機制尚不明確。該團隊通過高密度條件下設置不同噴施時期,旨在揭示EDAH加快穗發育和籽粒受精率以及提高產量和密度耐受性的調控機制。
該研究發現,噴施EDAH顯著提高了高密度種植條件下夏玉米產量,主要表現在促進穗分化、增加小花總數、提高夏玉米受精率等方面。此外,葉綠素含量和莖截面積的增加促進了同化物的產量和向穗部轉移,促進了灌漿速率的提高,最終提高了產量。不同種植密度下的最佳噴施時期因生長條件和基因型而異,該研究發現兩種密度下均為9葉期噴施效果最為顯著,尤其對于耐密性差的品種XY335效果最佳。雖然使用生長調節劑會產生一定的農業生產成本,但由于種植密度提高而增產獲得的經濟效益超過了這些成本,實現增產增效。因此,該研究結果可為農戶優化種植密度提供理論支撐,為具有高產潛力但耐密性差的玉米品種高產栽培提供新的路徑。
圖1 A:產量與穗穗發育性狀及生理指標的相關分析。B:用偏最小二乘路徑模型(PLS-PM)繪制的有向圖,顯示了噴施時期和噴施密度對植株性狀變化和受精結實率的影響(擬合優度(GOF)=0.622)。C:根據PLS-PM每個變量對產量標準化的直接、間接和總影響。
圖2 研究的圖形摘要
該研究得到了山東省重點研發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fcr.2024.109655
編 輯:萬 千
審 核:賈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