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大眾日報以《山東農業大學:做鄉村振興戰略的科技和人才引擎》為題,用超過4000字的篇幅為山東農業大學發聲。文章中,學校黨委書記徐劍波、校長張憲省分別問答了記者的提問,圍繞農業高校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中的作用發揮,培養高素質農科人才,推進“雙一流”建設等,暢談了各自觀點和意見建議。
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培養高素質農科人才
山東農業大學:做鄉村振興戰略的科技和人才引擎
(梁昌杰 翟榮惠)全國“兩會”期間,“鄉村振興戰略”成為代表和委員的關注焦點。黨的十九大報告把農業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我省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中,也將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加快農業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抓手。山東農業大學是我省農業高校的旗幟,面對鄉村振興戰略,山農人如何思考、如何布局、如何落實,引發了廣泛關注。日前,學校黨委書記徐劍波和校長張憲省,就如何發揮農業院校在鄉村振興中的科技與人才引擎作用回答了提問。
問:徐書記,對我省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您有什么思考和建議?
徐劍波:我省是一個農業大省,農業發展在規模上處于全國領先地位,特別是出口創匯農業居全國首位。但我省農業發展與經濟發展類似,存在發展低效、結構失調、環境污染等問題,突出表現為多而不優、大而不強。解決這些問題,要靠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靠推動農業領域新舊動能轉換,要靠發展農業“新六產”。這也是我省鄉村振興的主要抓手。年初,我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獲得國務院批復,這無疑為我省實現鄉村振興提供了重大機遇。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要靠科技創新驅動。加快我省農業新舊動能轉換,關鍵也是科技創新驅動。高素質的農科人才和高品質的科研成果是“科技創新驅動”的核心要素,而這兩者,都與農業高校密不可分。從這個角度來講,要加快農業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鄉村振興,農業高校必須走在前邊,更好地發揮智力引擎和科技引擎的作用。
問:對加快農業高校發展,您有什么意見和建議?
徐劍波:從面上來看,我省目前有3所農業本科高校,另外還有7所高校有涉農學科,各地還分布了一批農業高職院校及中等職業學校,要做大做強農業高等教育,就要在整合資源上做文章,力爭實現強強聯合、資源共享,改變現在“山多峰少”的局面,激發出辦學的最大效益。
從點上說,以我們山東農業大學為例,我覺得一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目前,學校雖然有2個國家重點學科、12個博士后流動站、1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培養了以8名院士為代表的22萬余名畢業生,但從人才培養的供給側結構性上來看,我校培養人才的專業和知識結構與鄉村振興戰略需求相比,還不能完全適應。下一步,必須緊密對接國家和地區戰略發展需求,及時調整學科專業、類型、層次和區域布局結構,完善拔尖型、創新型、復合型、專業型“四型”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二要充分釋放創新活力。2017年,學校連續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克隆小麥國寶級基因、破解植物干細胞生長密碼、揭示蘋果起源演化歷史、解析重要作物染色質三維構象,“山農20”小麥品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在《自然通訊》等國際知名期刊發表的論文數超過“十二五”期間的總和,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這些成果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學校一直把“學術至上”作為辦學理念,不搞急功近利,不看單一指標,倡樹“十年磨一劍”的科研品質,構建了完善的科研體制機制,引導專家學者緊緊圍繞國家和省重大戰略,開展前瞻性、基礎性科學研究。接下來,我們還要繼續深化科研體制改革,讓科技人才穩得住神、定得下心,專心致志搞創新、出成果。三要集聚高層次科技人才。在人才隊伍建設上,雖然山東農大在省屬高校中的高層次人才數量較多,還云集了一批以兩院院士、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青獲得者、國家級教學名師等為代表的頂尖英才,但與高水平大學相比,差距還是很大。學校為此制定了人才強校戰略,堅持“一人一策”,引育結合,僅2017年就引進培養了包括6名長江學者、國家杰青在內的27名高層次人才。當然,取得這樣的成績,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學校擁有省屬高校唯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蘋果、控釋肥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一批高層次科研平臺。下一步,我們還要抓住鄉村振興戰略的歷史機遇,打造更多、更好的引智平臺載體,著力引育符合我省重大戰略急需人才,為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提供智力支持。四要探索服務社會新模式。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寫在農民的笑臉上,一直是山東農大的追求和特色,目前,學校已經在全國192個縣、910個村、162個企業建立了1100多個科研示范基地,帶動了一批產業,摸索出了“五變”精準扶貧模式。我們要把這個傳統繼承和發揚下去,主動協同地方政府和企事業單位,創新服務方式方法,搭建更合適的載體,建設更有力的抓手,推進科教事業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度融合。讓專家學者更接地氣,成果轉化更有空間。五要主動對接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家國情懷一直根植在山農人的血液和基因里,扎根中國大地、齊魯大地辦大學,說到底就是一切向國家和山東經濟社會發展看齊,扛起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擔當。近年來,學校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倡議和“藍黃”戰略需求,進軍黃河三角洲,與省科技廳、東營市人民政府和黃三角農高區四方共建國際現代農業科教基地,目的就是集聚國內外杰出農業科技專家,在白茫茫的鹽堿地上打造現代農業科技成果研發、轉化和示范區,培養符合鄉村振興戰略和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需求的專門人才,建設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農業硅谷,為我省、我國乃至世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提供理論創新與實踐借鑒。同時,學校還與青島西海岸省級農業高新區開展戰略合作,在推動現代都市農業發展上全面發力。這些布局,都將成為學校今后發展的重點方向。
作為新任全國人大代表、山東農業大學校長張憲省教授在“兩會”期間,多次提到培養高素質農科人才的話題,筆者就此與他展開交流。
問:作為百年老校山東農業大學的校長,您對高素質農業科技人才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作用,是怎么看待的?
張憲省:鄉村振興首先要靠人,要靠一支龐大的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專業隊伍。現在的農村和農業產業中,科技人員嚴重不足,且農科類專業人才少、學歷層次較低,嚴重制約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步伐。
農業高校是培養人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力量。當前,由于大眾偏見和一些現實因素,農業院校在招生中面臨著許多困難。比如山東農業大學,培養了這么多院士,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點數量有幾十個,辦學實力在省屬院校中絕對是佼佼者,但是在高考報志愿時,卻往往不是學生和家長的首選。為了讓農業院校更有吸引力,讓農村和農業留得住人才,建議國家實施免費農科生計劃。具體可參照近年來培養免費師范生、醫學生的政策,在全國農業院校、農科類專業中開展免費農科生招生試點,吸引更多的學生加入到“三農”隊伍中來。結合國家精準扶貧政策,對選擇農科類專業就讀的農村生源給予適當資助。面向基層的“三支一扶”、村官、選調生等選拔,要向農科類畢業生給予一定程度的政策傾斜。
國家出政策,農業高校自身更要自強。一是要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培養留得住的高素質人才,要讓培養出的學生擁有扎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知識面。比如學種子的不光懂育種和栽培,還要懂防病治蟲、農業機械化,甚至大數據等知識,真正符合現代農業的人才需求。還要加大對學生實踐技能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對新型農業技術的熟悉和掌握。山東農業大學的人才培養方案,會根據社會需求進行調整,農業現代化、鄉村振興需要什么樣的知識,我們就會努力開出什么樣的課程。
二要及時轉化相關科技成果,助力政府和企業打造現代農業園區和特色小鎮。只有農村成為引人入勝的天地,農業成為令人向往的產業,農民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鄉村振興戰略才能真正實現。在首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山東農大作為牽頭單位獲批3項,獲撥經費高達1.39億元,位居全國第34位。2017年,山東農大新上各級各類科研項目539項,立項經費3.1億元,僅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領域,學校就獲批立項91項,經費超過5000萬元,無論是項目數量和項目品質都在山東省屬高校中出類拔萃。下一步,主要還是解決如何提高轉化率的問題。例如學校和泰安市將共建汶陽田現代農業基地,采取政府引領協調、企業市場化運作、高校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持的聯合模式,按照產業鏈、生態鏈進行布局,教師們做科學研究,企業派人做輔助工作,成果就地轉化,良種現場銷售,產品進行深加工,市場也應運而生,既實現了農業機械化、智能化,也帶動了農民致富,打造出特色小鎮。希望這個模式能為國家的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一種良好的模式和實踐探索。
問: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雙一流”建設作出了重要部署,提出了明確要求。山東農業大學擁有雄厚的辦學實力,在國家和山東省“雙一流”建設中,咱們承擔著什么樣的角色,有哪些具體的措施呢?
張憲省:2016年底,山東省立項建設首輪“雙一流”學科,山東農大的作物學、園藝學和植物與動物學三個學科入選。2017年,圍繞3個省一流學科建設,學校加強頂層設計,系統謀劃學科發展布局,在不斷強化三個一流學科優勢,培育特色,彌補短板的同時,積極做好重點培育學科建設工作,跨學科遴選優勢團隊和協同創新團隊,并組建了多個公共條件平臺。學校還實施了人才“筑峰”計劃和“杰出青年人才”培養計劃,吸引“金鳳凰”安家落戶,培育“小鳳凰”展翅高飛。這些舉措的集成優勢已經初步顯現,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2個學科進入全國前5名,7個學科被評為B級。另外,學校還有2個學科進入ESI世界排名前1%,農林學科連續4年入選了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前200強。
下一步,學校要繼續堅持人才優先、平臺優先、協同創新、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主動對接鄉村振興和山東省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重大戰略需求,瞄準世界前沿方向精準發力,引導學科交叉融合,進行學科布局大調整,學科結構大優化,交叉學科大融合,重點學科大投入,逐步建立起與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和人才市場需求相適應的學科專業體系。同時,要立足產業鏈條設計創新鏈條,整合資源組建優勢和特色團隊,力爭打造更多高水平創新平臺,產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
張憲省向筆者表示,2017年,國家三部委公布了“雙一流”建設高校和學科名單,由于多方面因素,包括山東農大在內山東省屬重點高校都未能入選,令人感到惋惜。不過,國家“雙一流”建設即將迎來動態調整,這為學校創造了良好機遇。山東農大人有信心、有能力扛起省屬高?!芭蓬^兵”的使命,加快內涵發展,全力沖擊國家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