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大眾日報以《網絡思政助力學生成長成才》為題刊發報道,介紹山東農業大學主動適應90后大學生學習生活的“網絡化”特點,用活信息載體,豐富教育內容,突出育人實效的經驗做法。
全文如下:
山東農大用活信息載體,豐富教育內容,突出育人實效
網絡思政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本報記者 王桂利 本報通訊員 劉慧
“十分感謝宋老師給我們提供這個開闊眼界的機會。看到學長學姐們的故事,我更加明白要為什么而努力,對生活和學習更有熱情了。”幾天前,山東農業大學化學學院黨委副書記宋潔收到一條來自微信名為“水木清華”的留言。自開通微信公眾號“紅旗下的向陽花”以來,她經常會在微信留言區里看到類似的話語,大多是學生們在看過她寫的文章后所發出的感想。
“無事不網”“每日必網”是90后的生活常態。“與70后、80后相比,現在的大學生更習慣通過網絡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主動順應這一潮流,才能更好地發揮優勢,打好主動仗。”山東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朱莉表示。
山東農業大學利用網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顯著。多年來,山農大高度重視網絡陣地建設,將網站、微博、微信等作為抓牢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的重要平臺,突出理論武裝和思想引領,把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學校建立了網上黨校,在線培訓學員近萬人。搭建了學雷鋒、文明校園、志愿服務等紅色網站,成立了新媒體聯盟,實現了校院兩級官方微博、微信的同步推進,涌現出“山農先鋒”“岱下青年”“山農思政”等一批運營活躍、形式豐富,具有較高影響力的優秀網絡平臺。以“山農先鋒”為例,其作為學校黨建工作的宣傳陣地,開設了基層動態、支部生活、支書筆記、黨員服務、身邊先鋒等多個原創欄目,通過推送發生在師生身邊的黨建新聞、鮮活感人的農大黨員故事、深入淺出的黨員教育素材等,打造各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展示、交流平臺,面向黨員、黨組織的網上服務窗口,傳遞正能量,得到了黨務工作者和廣大黨員的關注和歡迎。
學校各學院也陸續開通了微信公眾號、微博、QQ公號等網絡平臺。機電學院的“SDAU機電之聲”,水土學院的“水悅年華”,林學院的“小林”,生科學院的“心理部官方旗艦號”……這些公眾號面向廣大同學推送學院熱點新聞,普及生活百科、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識,分享激勵學生們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文章,這些文章的作者有的是學院老師,有的是已經畢業了的學長學姐。
網絡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學校思政課的改革。山農大馬克思主義學院自2016年開始,對思政課教學方式進行了大膽改革,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上嘗試“互聯網+思政”模式,開展混合式教學改革探索。與“智慧樹”網絡技術公司合作開發了“知道”網上學習平臺,平臺設有論壇討論區、問題答疑區等板塊,師生在網上積極互動,網下再針對相關問題進行翻轉課堂討論,打破了傳統的“我講,你聽”的灌輸性教育模式。據馬克思主義學院在全校范圍內做的調查問卷顯示,90%以上的學生對這種教學模式感到滿意。
微信、微博、QQ等網絡平臺的應用,打破了師生交流在時間、地域上的局限性。宋潔說:“師生間的溝通更加方便、坦率了,原先當面不敢說的話,現在可以通過網絡來表達。越是這樣,我們越要打好提前量,占領好網絡這個陣地。”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除了宋潔的“紅旗下的向陽花”,植保學院輔導員袁玉龍的“岱下拾花”、外國語學院輔導員黃思華的“咪思黃”等一批學生工作者的微信公眾號受到同學們追捧。他們借助網絡平臺與學生們進行交流互動,發表或分享啟人心智的思想見解,積極傳播正能量,引導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