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水稻和小麥超高產性狀形成的分子基礎”項目在山東農業大學啟動。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山東省科技廳等單位領導,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家洋院士,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韓斌院士,中國農業大學孫其信教授,華南農業大學儲成才教授,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所李新海研究員,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劉春明教授,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何中虎研究員等7位項目咨詢和指導專家出席啟動會。中國水稻研究所錢前院士等20位項目骨干參加會議。山東農業大學黨委書記徐劍波到會致辭,黨委副書記、校長冷暢儉主持啟動儀式,黨委常委,副校長李向東、王勇,小麥育種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張憲省教授出席活動。
徐劍波代表山東農業大學對各位專家和領導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對農業農村部、山東省科技廳領導以及各位專家長期以來對山東農大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對項目啟動表示祝賀。他介紹了學校的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等基本情況,重點介紹了近期圍繞服務小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推進工作。他說,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學校正在積極探索教育鏈、創新鏈、人才鏈、科技鏈和產業鏈“五鏈”深度融合,希望聯合全國高校、科研院所的優勢力量,共同開展小麥育種科研攻關。徐劍波強調,作為“水稻和小麥超高產性狀形成的分子基礎”項目的牽頭承擔單位,山東農大將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舉全校之力保障項目實施,按照國家和山東省有關要求做到規范管理,攜手合作單位奮力攻關,確保產出高質量研究成果。希望項目組成員認真聽取專家組的意見建議,高質量、高標準完成項目建設目標,切實有效解決水稻、小麥超高產優異基因資源匱乏的“卡脖子”問題,努力為我國口糧的絕對安全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農業科技處處長葛毅強講話,從國家科技技術改革、項目管理執行等方面做了詳細解讀,他指出,項目團隊要扛牢“國之大者”使命擔當,聚焦建設農業強國,提高責任意識,緊抓項目實施機遇,做真科研、真做科研,產出重大成果,成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堅強堡壘。
啟動會上,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專項管理團隊作專項一體化實施管理報告。項目首席科學家、生命科學學院王永紅教授匯報了項目執行與管理方案。專家組成員對項目執行與管理方案進行了交流討論,充分肯定項目執行方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并從項目實施的重點難點、管理執行的高效便捷及科研成果的落地轉化等方面提出寶貴建議。
在項目組全體成員交流討論會上,各課題負責人分別從水稻產量性狀形成關鍵基因挖掘和遺傳調控網絡,小麥產量性狀形成關鍵基因挖掘和遺傳調控網絡,水稻、小麥不同產量性狀的協同調控機制,水稻、小麥產量性狀關鍵基因模塊的演變規律及超高產分子設計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討。
據了解,項目團隊凝聚了國內從事水稻、小麥產量性狀功能基因組研究的優勢研究力量,前期收集了大量種質資源,創制了重要基因功能挖掘和研究的遺傳群體,在產量性狀形成的調控機制研究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項目啟動后,將針對我國水稻和小麥產量超高產創制中所面臨的優異基因資源匱乏、基因精準調控和多性狀耦合機制不清楚等限制因素開展相關研究,以期克隆調控水稻、小麥產量性狀重要新基因,解析產量性狀形成的分子網絡,發掘能夠顯著提高產量的優異新基因資源;揭示水稻、小麥不同產量性狀之間的競爭與協同調控機制,闡明產量性狀關鍵基因的演化規律和多性狀耦合機制;建立產量性狀精準控制的理論和智能化設計技術體系,為培育產量顯著提升、綜合性狀優良的水稻和小麥新品種提供創新性策略,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