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名學子聯萬村,我為家鄉做貢獻”暑期大調研活動啟動以來,學校774名指導教師帶領1.1萬余名學生,積極投身全省136個縣(市、區)、5.46萬余個行政村開展實地調研。調研中,廣大教師帶領青年學生與地方群眾進行深入的交流,細致掌握了行政村發展現狀、發展規劃和各類經營主體發展需求,圍繞農業產業開展指導,傳達解讀鄉村振興政策知識,傳遞學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創新舉措,共同探討謀劃未來發展,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貢獻了“山農智慧”,提供了“山農方案”。同時,活動的深入開展為學校師生將課堂知識與鄉村振興實踐充分結合提供了廣闊平臺,為堅持立德樹人、教書育人培養“知農愛農、強農興農”的新型人才提高了精準度。連日來,廣大教師紛紛來稿,抒發了在大調研過程中的感知、感悟,表達了做好大調研工作的信心和決心。現將調研活動中部分教師的來稿予以摘登:
農學院李曉明老師表示:我們小組在濟寧市兗州區開展調研活動。在調研之前,我以為這次調研活動的開展會很困難,但是等真的到了鄉鎮,才發現老鄉們對我們這次調研的配合程度很高。這既是因為老鄉們對山東農大辦學實力和服務鄉村振興的高度認可,也是因為兗州區農業局的領導們提前做了大量工作。興隆莊街道農技站劉站長說,現在農作物的產量那么高,農產品極大豐富,都是因為科技助農!老鄉們都歡迎山農大的老師們來提供指導!通過此次調研,我深感責任重大,作為農大人,我們必須腳踏實地,把科研做在齊魯大地上,才能不辜負老鄉們這份沉甸甸的信任和重托,才能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植保學院楊龍老師表示,在對南湖鎮進行調研過程中,我們聽取了七位村書記的介紹,更深一步體會到了基層農業農村工作的不易。座談會上,一位村書記講到村里的桃樹由于品種老舊,存在不耐放、口感差等問題,很難打開市場銷路。對此我們給出了指導性意見,并建立了各村書記的微信交流群,力爭把工作做到實處,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為農民提供解決思路和技術支持。通過調研,我們對南湖鎮有了較深的了解,厚植了愛農情懷,也對今后建立鄉村驛站、持續跟進幫扶村莊充滿信心。會后,同學們紛紛表示要做家鄉與高校聯系的橋梁,將三農問題帶回學校,將科研成果帶回鄉村,真正做到對家鄉有幫助,對老百姓有用處。今后我們將持續落實萬名學子聯萬村調研工作,讓學生們在服務家鄉,扎根基層中長本領、增才干,讓山農師生的身影留在鄉村第一線,扎根在農民最需要的地方。
資環學院王金花老師表示,本次活動中,我與5名教師帶領21名學生奔赴棗莊市山亭區的10個鄉鎮(街道)開展調研活動。在調研過程中,通過與鄉鎮干部和農民朋友交談,我了解到山亭區的農業發展特色,發現了目前農業生產的多項迫切需求。這有助于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把握科研導向,聚焦農業發展需求,將論文寫在大地上。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農大學子在實踐中成長、歷練,看到了他們“知農愛農,強農興農”的決心和毅力。作為高校教師和環保科技工作者,我會以此為契機,更加注重培養適應國家“十四五”規劃鄉村振興戰略需求的專業人才,帶領科研團隊為農業生態環境保護事業貢獻力量!
林學院董智老師表示,此次調研,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調研了2個街道、鄉鎮及2個涉農企業,摸清了鄉鎮、街道“三農”發展的基本情況、存在的問題,掌握了鄉村今后發展的主要瓶頸在于人才、勞動力、資金和技術,鄉村振興迫切需要有掌握先進技術和理念的學農、愛農的專業人才回鄉創業。通過與企業、合作社負責人的深度交談,了解到涉農企業的發展不僅需要政策傾斜,更需要有鄉村振興、發展“三農”的家國情懷。調研中也充分了解到他們迫切需要技術人員能深入田間地頭了解問題的癥結所在,并在今后的服務中更加具有針對性,當我們提出建立服務驛站時,大家對此都表示非常歡迎,并且希望能落實到實處。
園藝學院鞏彪老師表示,我和專家服務團其他老師們及莒縣學子一行到日照市莒縣開展“萬名學子聯萬村、我為家鄉做貢獻”大調研社會實踐活動。在調研活動中,我們深入到小店鎮橫山天湖產業園、種業孵化基地、葡萄科技館、梨園,通過走進田間地頭,進一步收集農村發展的一手資料、了解農民訴求。通過本次調研不僅使同學們堅定了“服務家鄉”的信念,同時也是我更加堅定了我學以實為貴,學用結合的教學、科研理念。
動科學院季相山老師表示,此次調研工作我們受到濱城區組織部、農業農村局和各街道的鼎立支持及歡迎。調研過程中我們對農戶生產生活以及地方政府在鄉村振興推進工作面臨困難獻言獻策,現場建立由街道辦、村支書和調研團組成的工作微信群,以便進行長期幫扶。通過本次調研,進一步拉近了和農村、農民的距離,增進了“三農”情感,使我們更加明晰了下一步的科研課題和研究方向,對于今后的教學科研具有重要意義。
機電學院傅生輝老師表示,在參觀鄒平西董街道辦事處、大馬峪村紅色基地、西董鶴伴珍谷小米基地和摩訶山西瓜基地的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的重要性。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和高校教師,我將以此為契機,更加努力地學習知識,培養實踐能力,為農村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我也堅定了進一步做好大調研工作的信心和打算,希望能更深入地了解農村發展的需求和問題,為農村發展提供更多有益的建議和支持。
經管學院鄭軍老師表示,通過本次調研,收獲很大,本次調研的的順利開展關鍵在于調研之前與地方政府的對接與溝通,溝通之核心要義在于,一是使對方能讀懂我們此行調研的目的和意義,二是能得到對方的高度重視與鼎立協助支持。調研過程中感恩于學校在全省“三農”領域的影響力和話語權,所到之處皆能聽到“山農故事”,遇到“山農校友”,看到“山農科技”,感受到“山農力量與擔當”。作為農大師生倍感自豪與驕傲,賡續為農初心、擔當強農使命責無旁貸。
生科學院周波老師表示,近期的大調研工作讓我深感驕傲和自豪。作為一名專業教師,能夠親身走進鄉村一線,指導學生進行調研工作,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在鄉村一線,我們不僅能夠親眼目睹農業產業的發展現狀,更能與農民面對面交流,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困難。通過指導學生開展調研,我們傳達解讀鄉村振興政策知識,幫助農民了解政策的意圖和實施方法,讓他們能夠更好地利用政策優勢,推動農業產業的升級和發展。這次大調研工作不僅展現了學校人才培養的成果,也展現了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力量。通過實地調研,我們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也為學校的科學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數據和案例。
外語學院呂璟老師表示,作為日照市東港區小組的一名帶隊老師,我帶領八名同學前往河山鎮進行座談及調研,在指導學生開展工作的同時,我也本著學習的心態走出象牙塔,走到鄉村第一線,了解農村及農民的現狀及訴求。作為一名只知曉外語知識,卻從未走出過城市的教師,通過此次調研,我大受啟發,深刻意識到,我們的生活當中不僅僅只有陽春白雪,詩情畫意,更有許多我們在學校里看不見的亟待解決的鄉村問題,而這些問題只有在親自走向田間地頭,才能感同身受。此次活動,不僅僅讓學生們可以學以致用,更好的服務家鄉,收集實用信息,豐富社會實踐,也讓我更加認清了作為一名大學教師所肩負的社會使命與責任。
水土學院楊海波老師表示,參加大調研活動,使我對鄉村振興政策和農業農村發展基本情況有了深刻的了解,認識到農村鄉村振興與科研院校技術支持的重要意義。農村有著巨大的技術支持需求,山東農業大學作為山東省高等農業院校,可為農村振興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持和保障。農村發展技術需求和瓶頸問題應為我們重點解決的問題和科研研究方向,立志為農業發展保駕護航。
化學學院張元紅老師表示,我們團隊是赴濱州市濱城區北鎮街道和市東街道開展調研工作。重點調研了街道的發展史和目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通過調研,加深了學生對家鄉的了解,為學生發展和家鄉建設建立起一座溝通橋梁。同時拓寬了老師的思路,老師走進社會,了解社會人才的需求,有利于老師把課堂學習、科研方向和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從長遠角度來看,此次調研為校地合作雙向賦能共謀雙贏邁出了扎實的一步。
體育學院孟猛老師表示,這次調研讓我深感學生們的責任感和熱情。同時,也讓我意識到作為指導老師,我們應當更加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引導他們在實踐中學習,不僅要培養他們的理論知識,更要培養他們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努力為鄉村地區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幫助。在接下來的調研中,我將繼續引導學生深入基層,開展更加實踐性的調研工作,同時積極與地方政府和鄉村進行合作,做好服務鄉村的山農人!
藝術學院毛慶武老師表示,本次赴日照市東港區后村鎮調研,深切感受到了學校服務“三農”、振興“三農”的決心,也看到農民朋友對各類農業知識的渴望。通過對各村進行調研、讓村支書填寫問卷,了解了后村鎮的村莊構成,產業分布等基本情況,為下一步省市縣制定農業農村發展規劃提供了第一手數據,也為學校之后在各村建立鄉村服務驛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作為人民教師,作為山東農業大學的一員,下一步將持續為本次對接鄉鎮做好后續服務工作,讓后村鎮農民朋友切實感受到農業大學為農服務的真決心、為民辦事的真舉措。
馬克思主義學院黃騰龍老師表示,在近期的大調研工作中,作為指導老師,我深入了解了鄉村的發展現狀和潛力。炎炎烈日下,同學們在調研中展現了出色的實踐能力和責任感。通過提前聯系地方政府和鄉村,我們積極開展了郯城縣廟山鎮的調研,發現廟山鎮特色馬場產業不僅促進了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還為鄉村帶來了新的經濟機遇。這讓我進一步認識到文化傳承對于鄉村振興的重要作用。工作后期,我們將不斷深化實踐,為鄉村振興和農村經濟發展貢獻更多有效的建議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