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資源與環境學院劉之廣教授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發表了題為“Selective Modifier-Assisted Humic Acid Extraction: Implications for Soil Quality Enhancement”的研究論文。山東農業大學為完成該論文的第一單位,博士研究生張梓鑫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劉之廣教授和魏占波工程師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
腐植酸(HA),由植物和動物殘骸自然分解產生的終極有機弱酸,具有特殊的化學結構,具有致密的碳鏈,具有豐富的含氧官能團,如羧基和苯酚羥基。大量研究展示了HA的多功能性,使其適用于醫學、農業、環境科學、電化學、生物醫學、加工業、制藥和化妝品等不同領域的廣泛應用。但其優異的性能與原材料的品質和反應流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高效提取腐植酸并保持其高活性已成為研究熱點。
本研究成功制備了一種新型選擇性改性劑(SMs),該改性劑通過將鈉和銅共摻雜到Birnessite晶格中,實現了對腐植酸的高效提取和靶向活化。研究表明,改性腐植酸則表現出酸性官能團的增加、分子量的降低以及脂肪族碳的轉化。明確了腐植酸通過優化土壤團聚體組成、促進鹽漬土鹽分淋洗這兩個關鍵機制,實現了對鹽漬化土壤的有效改良。這項研究不僅強調了有針對性地對腐植酸進行改性的重要性,更證明了這些改性劑在提升土壤質量、推動生態農業及環境修復方面的巨大潛力。
本研究得到了遼寧省科學技術廳國際科技合作計劃(2023JH2/10700007)、山東省青年創新團隊項目(2022KJ237)和中國科學院白漿化土壤改良專用肥開發與應用技術戰略重點研究計劃(XDA28100203)的支持。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21/acs.est.3c10713
編 輯:萬 千
審 核:賈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