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林學院董智教授團隊在《Catena》發表了題為“Agroforestry increases 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 especially in arid areas: A global meta-analysis”的研究論文。碩士生潘嘉琛為論文第一作者,青年教師吳其聰和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張叢志研究員為論文通訊作者,山東農業大學為論文第一完成單位。
農林復合作為一種動態的、以生態為基礎的自然資源管理系統,可以改變植物碳的輸入和微生物介導的碳輸出,進而影響土壤有機碳的積累。然而,目前還缺乏對全球范圍內農林復合固碳潛力的定量分析。在此,通過收集全球561對觀測數據進行薈萃分析,以量化農林復合對土壤有機碳固存以及土壤特性和微生物的影響。與其他土地利用方式(耕地、森林和未開墾土地)相比,農林復合平均增加了10.7%的土壤有機碳、10.2%的溶解性有機碳和10.2%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所有氣候區中,干旱地區農林復合的土壤有機碳增加最多(18.7%)。與單一種植模式相比,農林復合在微生物生物量、多樣性和土壤養分含量方面更具優勢。本研究結果表明農林復合作為一種恢復、保護和減緩氣候變化的種植策略值得推廣,尤其是在干旱地區。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井岡山農業高新區項目、中國科學院戰略先導項目和歐洲投行貸款項目的資助。
編 輯:萬 千
審 核:賈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