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農融媒3月7日訊 3月4日、5日,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和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分別在北京開幕。學校廣大師生員工第一時間通過網絡、電視、報紙、廣播、新媒體等各種途徑收聽收看全國兩會盛況,關注兩會動態,學習兩會精神,并結合自身學習、工作實際暢談感想體會,表示將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民盟、民進、教育界委員時發表的重要講話精神,嚴格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部署要求,堅定信心、團結奮斗,扛牢省屬高校“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擔當,堅決打贏打好“沖一流”攻堅戰,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接續奮斗、共譜新篇。
學校黨委書記徐劍波表示,全國兩會的勝利召開令全校師生倍感振奮,兩會不僅描繪了國家發展的新藍圖,更對教育、農業等關鍵領域提出了新要求,特別是在收聽收看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的民盟、民進、教育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報道后,倍受鼓舞、倍感振奮。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哲理深邃,飽含著對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和深厚情懷。作為服務鄉村振興的“排頭兵”和農業科技創新的主力軍,學校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政府工作報告部署要求,結合貫徹落實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和《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以“沖一流”建設為牽引,以省一流學科建設“811”項目為抓手,聚焦國家戰略與山東實踐,牢記“國之大者”,圍繞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等改革發展重點難點,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的協同融合發展,持續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完善立德樹人機制,依托學校開展“萬名學子聯萬村 我為家鄉做貢獻”大調研、鄉村振興驛站建設和“產區選題-產區實施-產區匯報”等工作,不斷深化人才培養模式,在田間地頭上好“行走的思政課”,為培育更多知農愛農新型人才,全面推進教育強國和農業強國建設貢獻力量,用實干實績答好“強國建設,山農何為”的時代答卷。
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冷暢儉表示,2025年全國兩會立足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和政策導向,全面安排部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任務,為涉農高校進一步深化改革注入了強勁動能。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的民盟、民進、教育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時發表重要講話,為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指明前進方向,凝聚奮進力量。學校將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全國兩會精神,緊扣教育“三大屬性”核心要義,聚焦農業強國建設目標任務,全面加快一流農業大學建設步伐。以國家戰略需求為牽引,統籌落實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部署要求,依托省一流學科建設“811”項目,在培養引領未來農業新型人才方面深化全鏈條改革,持續推進全省一萬個鄉村振興驛站建設;打造需求導向型有組織科研機制,高位推進小麥、玉米、大豆、花生、現代設施農業、魯西黃牛產業研究院,鹽堿地綜合利用研究生創新學院建設,全面提升服務山東高質量發展能力。全面響應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推動國家一流學科率先突破的目標任務,在“沖一流”核心指標方面塑強比較優勢,以實際行動助推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為農業強國強省建設提供“山農智慧”,作出“山農貢獻”。
全國政協委員、學校副校長林海表示,現場聆聽了李強總理作的政府工作報告,非常激動,備受鼓舞。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民盟、民進、教育界委員,參加聯組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作為一名農業高校教育工作者,我深感振奮、信心倍增。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刻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充分肯定了教育作為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為深化教育改革、建設教育強國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將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切實履行政協委員職責,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深度融入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進程,圍繞加快實現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和交叉學科農業人才培養,持續優化學科布局,深化產教融合,著力培養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的知農愛農新型人才,為教育強國和農業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園藝科學與工程學院果樹學教授、國家蘋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陳學森表示,對兩會召開熱切關注,對2024年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果高度認可,對2025年經濟社會發展充滿期待。作為國家蘋果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及山東農業大學蘋果協同創新團隊首席專家,決心帶領團隊,進一步圍繞蘋果品質形成機理、優異種質挖掘創制、高效育種技術體系創建、新品種培育和配套高效栽培技術研發等領域開展科技創新,著力培育富營養強風味、輕簡宜機化系列蘋果新品種,研發三位一體的蘋果寬行高干省力高效栽培技術,推動我國蘋果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為建設農業強國而努力奮斗。
黨委保衛部部長李茂兵表示,全國兩會再次凸顯了教育在國家戰略中的核心地位,為教育發展進一步明確了方向。學校現處于決戰“十四五”、決勝“沖一流”的關鍵時期,在構建平安和諧校園建設上,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將學習領會兩會精神作為指導我們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工作的重要指南,將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工作的實際行動,始終把學校安全工作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把保障師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放在首位,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構建多元化、立體化的校園安全防護網,推動平安校園建設提質增效,為學校教育教學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營造安靜和諧的良好氛圍。
研究生工作委員會書記劉承磊表示,李強總理作的《政府工作報告》高度概括了過去一年國家事業發展取得的矚目成就,明確了全年的政府工作任務。報告總結成績客觀翔實、分析形勢精準透徹、預期目標振奮人心、部署工作重點突出。特別是政府工作報告中,專門提到要完善高校學科設置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下一步,學校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要聚焦現代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實施學科交叉融合創新,積極推進新興交叉學位點建設。要以“項目制”招生培養改革為牽引,打造“源于產業需求-立足產區實踐-促進產業發展”的培養邏輯閉環,全面提高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能力和培養質量。
人事處處長、黨委教師工作部部長鞏其亮表示,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全面提高人才隊伍質量。作為人事人才工作者,將緊緊圍繞報告工作重點,堅持高標準精準引進和高質量自主培養兩手抓,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全面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建立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有效打通人才價值實現通道,推動形成鼓勵探索、寬容失敗的創新環境,充分激發各類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全力構建“塔基更實、塔身更強、塔尖更高”的學校人才金字塔,為全面打贏“沖一流”攻堅戰、“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收官戰提供堅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科教站園管理中心主任趙翔宇表示,政府工作報告鼓舞人心,其中加快“雙一流”建設、“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任務,為站園發展指明了行動方向。我們將以兩會精神為指引,緊緊圍繞學校“雙一流”建設目標要求,不斷優化科教站園建設、管理、服務水平,以實干擔當踐行站園使命。同時,積極推進鹽堿地綜合利用研究生創新學院建設,助力學校打造鹽堿地現代農業科技研發與人才培養高地,為鹽堿地綜合利用及學校“沖一流”建設貢獻站園力量。
動物科技學院院長趙鵬表示,李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全面回顧成績、系統部署工作,特別是提出的政府工作“十大任務”,讓我們看到中國式現代化的頂層設計不斷完善、重點工作更加突出。在新征程“趕考路”上,動物科技學院將以學習兩會精神為契機,實施筑基攻堅“十大行動”,充分發揮學院職普融通、科教融匯、產教融合、本碩博貫通的人才培養優勢,打造立足產業的現代畜牧人才培養新范式;推進產業研究院、部省重點實驗室、國際聯合實驗室等平臺建設,構建產學研協同推進學院高質量發展新機制,為學校決戰“十四五”、決勝“沖一流”貢獻動科力量。
校工會(婦委會)副主任楊圣慧表示,作為高校婦女工作中的一員,全國兩會的勝利召開,讓我倍感振奮。兩會上關于保障婦女合法權益的相關內容,為高校婦女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導,校工會(婦委會)將深入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更好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結合農業高校女性群體特點和工作實際,在女教職工及女大學生思想引領、權益保障、成長成才、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等工作中持續發力,為學校“沖一流”建設凝聚巾幗智慧,貢獻巾幗力量。
泰安市政協委員,致公黨農大支部主委,學校圖書館副館長接玉玲表示,聆聽政府工作報告,令我們倍感振奮。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好全國兩會精神,聚焦堅決打贏“沖一流”攻堅戰,充分發揮圖書館“信息資源中心、學習研究中心、知識服務中心、文化傳承中心”服務功能,在信息素養教育、學科情報分析和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等方面持續發力,進一步打造“文獻保障+數據服務+智庫支撐”的資源服務保障體系,優化“知識服務+數字素養+活動育人”的人才培養環境,圍繞學校立德樹人、攻堅一流等中心工作,勠力同心,貢獻智慧力量,展現圖書館擔當。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李鋒表示,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堅持創新引領發展,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筑牢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這充分體現了國家對教育、科技和人才前所未有的重視。作為高校教師,我將兩會精神融入教育教學、科研創新和社會服務的實踐中,人才培養、科技創新與“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國家戰略和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需求同頻共振,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培養更多高素質食科人才和更多創新性成果,為支持學校實現國家一流學科的突破貢獻食科力量。
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蘇英華表示,喜聞全國兩會勝利開幕,我的內心滿是振奮與鼓舞。作為農業高校的一名教師,我深切感受到教育、科技等領域日新月異的變化與成就,為國家取得的輝煌成就感到無比自豪,同時對國家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信心。今年是教育強國建設的開局起步之年,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我將以兩會精神為指引,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聚焦植物發育分子生物學領域研究,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養更多知農愛農的新型人才,為實現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貢獻更多智慧與力量。
公共管理學院黨委副書記朱震寧表示,認真研讀了李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深受鼓舞,倍感振奮。總理報告中強調要“鼓勵因地制宜發展土特產和縣域特色產業,促進鄉村產業鏈延鏈增效”“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等具體表述和我校以建設“鄉村振興驛站”為紐帶,將科技、人才、產業資源下沉至田間地頭,圍繞糧食安全、種業振興、耕地保護等國家戰略開展的具體實踐高度契合。下一步,我將著眼于當前學校爭先進位的特殊節點,立足于學院學科建設的特色優勢,更加深入領會發展大局,敢于突破,努力爭第一、創唯一,形成品牌效應,實現工作的跨越發展。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副院長張麗麗表示,全國兩會的勝利召開,為我們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我深感責任重大。會議提出的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的戰略部署,讓我更加堅定了為學校“沖一流”工作貢獻力量的決心。下一步,在工作中,我始終將秉承“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理念,圍繞學生專業需求,不斷優化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科研素養,鼓勵他們積極參與科研訓練,提高用所學知識解決專業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積極探索教學改革、人才培養的新路徑,為培養更多德才兼備的卓越人才、推動學校發展貢獻力量。
黨委統戰部黨派科科長毛欣欣表示,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以“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托舉起人民群眾滿滿的期待、穩穩的幸福。這也讓我深刻認識到,統一戰線作為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強大法寶,在新時代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我將兩會精神融入日常工作,聚焦思政引領主責主業,與黨外代表人士座談會、暑期研討活動、同心科技支農服務等相結合,引導服務廣大統戰成員始終與黨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同時聚焦黨和國家中心任務以及學校“沖一流”建設目標,引領服務廣大統戰成員立足本職建功立業,結合專業建言獻策,把統一戰線力量有力匯聚起來,為助力學校堅決打贏“沖一流”攻堅戰貢獻統戰智慧。
網絡信息技術中心教育技術科高級工程師薛瑞表示,兩會勝利召開,政府工作報告內容讓我們對2024年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倍感振奮,對2025年充滿期待。教育數字化是國家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作為網絡信息技術中心一員,我將立足實際、深入思考,緊跟教育改革發展趨勢,積極探索人工智能新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新模式,助推教育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創新,以數字化賦能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為創建一流大學貢獻力量。
林學院生態學專業主任李坤表示,在認真收聽收看全國兩會開幕后,我的內心備受鼓舞。兩會中著重提到的“雙碳”目標、生態補償機制等重要內容,以及關于碳排放、碳捕集的相關部署,將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邁向量質并重新階段的有力舉措。這一系列的規劃與部署,讓我深切感受到國家對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與堅定決心。作為一名生態學的年輕老師,我深知自己肩負著沉甸甸的責任,在今后的教育科研社會服務等工作中,我將努力發揮專業優勢,為推進美麗中國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機制系教授郭晶表示,大會報告中提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的戰略部署,讓我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將立足本職工作,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教育教學和科研創新中,努力培養更多具有家國情懷和創新能力的優秀人才。同時,我也將積極響應兩會號召,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貢獻智慧和力量,為推動學校一流農業大學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農業農村部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委員、公管學院退休教授孫金榮表示,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加強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建設,推進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也強調要加強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當前進行的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原地保護、系統性保護,對于加強農耕文明傳承,保護優秀傳統文化、地方傳統種質資源和生物多樣性,對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確保農業文化遺產活化及可持續發展具有很重要的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及科技價值,下一步,我將積極貫徹落實兩會精神,在農業文化遺產挖掘和保護工作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水土學院團委副書記趙亞龍表示,全國兩會勝利召開讓我心潮澎湃。作為團干部,我以“愛國”“強國”“奉獻”等為主題帶領青年學子開展主題團日活動,把兩會精神融入到具體的工作內容中。在就業工作中,我積極鼓勵同學們以社會需要為導向,將個人理想融入到國家的需要中,積極鼓勵通過“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渠道加入到建設祖國的大家庭。同時將持續深化校企協同育人,重點對接農業龍頭企業用人需求,在職業素養培育、就業精準幫扶等方面發力,為鄉村振興輸送更多知農愛農新型人才。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團委書記王嬌表示,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等,對此深受鼓舞、備感振奮。作為團干部,我將以兩會精神為指引,持續打造“青春黨建微講堂”“知行助學”等品牌活動,引導青年學子厚植“三農”情懷,練就興農本領,為教育強國、農業強國建設培養更多知農愛農、強農興農的新時代青年。
馬克思主義學院綱要教研部教授侯愛萍表示,春風春雨,春天的兩會盛開了。作為省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思政課老師,我們備受鼓舞。一是第一時間向青年大學生宣傳好兩會精神,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二是繼續打造好初心課堂、同城大課堂兩大思政品牌,研究闡釋好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挖掘中國共產黨與百年鄉村變遷的歷史。三是挺膺擔當“三農”使命,增強青年大學生的農業科技創新意識與能力,以農業新質生產力賦能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國建設,為學校實現“沖一流”目標貢獻智慧和力量。
未來技術學院(齊魯學堂)2024級生物育種科學專業張朝陽表示,從政府工作報告中可以感受到國家對于“三農”問題的重視和關心。2025年寒假我參加了學校開展的“萬名學子聯萬村,我為家鄉做貢獻”活動,深入田間地頭了解農民的需求,把新技術引入農村,提高農作物產量,增加農民收入。同時作為鄉村振興驛站學生科技專員,我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宣傳農業農村的發展情況,并以李振聲院士等科學家為榜樣,腳踏實地,勤于科研,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兩會精神。
園藝學院2024級園藝學博士吳琦杰表示,2025年全國兩會已順利開幕,“三農”話題持續熱議,鄉村全面振興系列舉措有序推進,我備受鼓舞、倍感振奮。作為一名園藝學專業博士生,我將持續關注并深入學習兩會精神,聚焦農業科技前沿問題,以新品種、新技術研發為核心驅動力,深耕園藝領域的科研與產業問題,為農業產業現代化注入新動能。我也將繼續扎根生產一線,投身科技小院和鄉村振興驛站建設,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推動科研與實踐高效融合發展,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貢獻智慧與力量,共同書寫鄉村振興與農業強國建設的輝煌篇章。
外國語學院2022級商務英語(跨境電商)專業脫桂茹表示,全國兩會的勝利召開,使我倍感振奮與鼓舞,它不僅是對過去一年國家發展成就的全面總結,更是對未來發展藍圖的科學謀劃,進一步堅定了我們奮進新征程的信心和決心。作為一名山農學子,在學校“沖一流”建設的關鍵時期,我將以兩會精神為指引,立足外語專業優勢,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不斷提升語言能力與跨文化溝通水平,爭做中華文化的傳播者與國際交流的踐行者,努力成為兼具家國情懷與全球視野的高素質外語人才。